星座排名大全
2024-10-21 01:40:58
简述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绵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就是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大片文明被毁灭,人口大面积减少,记录的人口数字还不到汉代的三分之一。
造成八王之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宗室没有实力,是势孤而忘,因此他大封诸王,让诸王有了地盘和兵士。这样内战便很容易打起来了。这是用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是极其不明智的。
第二,武帝选择的继位人,是个智商有问题的司马衷。武帝天真地认为,儿子虽笨,但考虑到以后孙子继位,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明君。
第三,为继位人司马衷娶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妖后贾南风。当年,有人见贾充得宠擅权,就想借机把贾充挤出朝廷,建议武帝派有威望的贾充坐镇关中。心腹给贾充出主意:“只有把女儿嫁给太子,皇帝自然要把你留下来。武帝起初本想为太子娶卫瓘之女,但经不起杨皇后和荀勖等人的内外求劝,便决定娶贾充之女贾南风。
第四,没有为继位人选好辅政大臣。武帝选的辅政大臣是外戚杨俊和宗室司马亮,这两个是蠢人。很快就被贾后发动政变给杀掉了。贾后取得大权后,任用众望所归的张华,在以后的近十年中,政局稳定,歌舞升平。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地看看“八王之乱”的始末。
公元290年四月,武帝因病去世,太子司马衷继位。武帝临终时,下旨让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一同辅政,但昏迷中,被杨皇后动了手脚,变成了杨骏独自辅政。
杨骏是个蠢人。他要专权,又怕别人害他,他最怕的是汝南王司马亮。居然想在武帝的丧事期间除掉司马亮,司马亮也没什么出息,听到消息后,吓的连夜逃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惠帝继位,贾充的女儿贾南风自然就从太子妃变成贾皇后了。
杨骏深知贾皇后这个女人阴险毒辣,每次拟定了诏书命令,给惠帝看过后,就送到里面给杨太后(武帝死了,杨皇后升级成太后)过目,然后即便施行,中间不给贾后有插手的机会。
贾后对此当然不满,十分嫉妒杨家。便联络楚王司马玮,以皇帝的名义讨伐杨俊。可伶杨俊没有应付非常事件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毙。
这次政变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序幕。
取得胜利后的贾南风,仅仅过了三个月,又以同样的手法,除掉了楚王司马玮与汝南王司马亮。把朝廷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她器重张华,在以后的几年中,政局比较平稳。
这次的六月事变是“八王之乱”的第一幕,也是第一个高潮。死了八王中的两个王——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
通过两次政变获得大权的妖后贾南风,在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后,突发奇想,想让贾家的权势延续下去,甚至打起了皇帝宝座的主意,这样一来祸事便不可避免了。
贾后没有男孩。太子司马遹生母是谢才人。贾后想废掉司马遹而立自己生的男孩做太子。假装怀孕,把她妹妹最小的儿子养在宫中,说是她自己生的。
太子司马遹身边的人对当前局势很担忧,主张先下手为强。
贾后察觉后决计要对太子下手了。她设计灌醉太子,令太子写下要弑父杀母的密信,废黜了太子。
太子身边的旧属,想推翻贾后,恢复太子的地位。他们见赵王有兵,便去游说。但是司马伦的心腹孙秀认为:“不如先让贾后把太子害了,然后推翻贾后,那么天下就是赵王的了。”
赵王非常高兴,立即表示同意。
孙秀先是使人散布流言,说有些将士打算废黜贾后,迎立太子。贾后知道后,很是担心,便派人活活打死了太子。
赵王与孙秀就利用这次机会,打着为太子报仇,为天下除害的旗号,废黜了贾后,没过几天贾后就被毒死了。
获得胜利的赵王很快便即位称帝,他用孙秀为中书令。这个出身小吏的家伙成为全国威权最高的显赫人物。但孙秀没有什么政治远见,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自己大权在握,便肆无忌惮,杀异己以泄私愤。潘岳与石崇是其中最有名的两个。
齐王、河间王、成都王、常山王,四王协力共同反对赵王称帝,于是起兵讨伐,形成了压倒的优势,没过多久,就攻破洛阳,杀了赵王与孙秀,恭迎惠帝复位。齐王功劳最大,封大司马,加九锡,辅政。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二幕,赵王是八王中第三个离开人世的。
惠帝复位了,但是晋朝却不得安宁,而且越来越混乱。
四个王爷都立了“大功”,对权力的欲望也随之膨胀起来,很难在和平共处了。一年后,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河间王首先发难,他上表称要联合成都王请在洛阳的长沙王剥夺齐王的权力,由成都王辅政,同时派手下大将张方领兵开往洛阳。
表到洛阳,城里就爆发了一场大混乱,混乱持续了三天三夜,长沙王大获全胜,并抓住了齐王把他斩了。
齐王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四个王。
长沙王在洛阳掌权了。起初他还征求成都王的意见,可日子久了,弟兄的关系就逐渐变坏起来。
又是河间王起兵讨伐长沙王,他派大将张方率兵七万,出函谷关向洛阳进攻。成都王积极响应,成都王手下谋士都劝他不要和兄长为敌,他一概不听,派陆机,统兵二十万,南下进逼洛阳。
这一回,仗打大了,打的时间长了,打到年底,竟还没结束。成都王兵力虽大,却屡战屡败。张方却很能打仗,但也有胜有败。战局陷入了相持状态。
正在这个时候,洛阳城内的东海王联络不愿意在打下去的宿卫将校,把长沙王扣留,第二天以惠帝的名义,下诏,开城停战。
张方入城,把长沙王放在火上,活活烤死。张方的军士看了,都觉的残忍,流下了眼泪。
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三幕,长沙王是“八王之乱”死掉的第五个王。
获得胜利成果的是成都王,他的军队战绩并不好,损失了六七万人,但是他俨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洛阳。被惠帝封为皇太弟,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很快局势又发生变化。
东海王宣布讨伐成都王,结果不敌成都王,战后惠帝被迎接到邺城。东海王北逃。
东海王逃到封地后,拒绝了成都王提出的和解的要求,于是,联络各方,意欲再起。东海王要破成都、河间二王,原本极为困难,但是都督幽州军事的王浚的插手,给他提供了机会。
这年七月,王浚联合鲜卑、乌桓的兵力,与东海王合作,南下攻邺城。成都王连战连败,准备拥惠帝退回洛阳,不料成都王的母亲不肯离开邺城,成都王不能当机立断,将士们都想快逃,见出发号令迟延不发,便自行离去。原来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一下子只剩几十个人。成都王无奈,只带着几十个骑兵,护着惠帝坐的牛车,往洛阳而去。
洛阳的事情,一切都听张方的,没人肯听成都王的。张方把洛阳的财富抢劫得差不多了便想回关中老家。临走时,逼迫惠帝也去了长安。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七月,东海王以:“奉迎天子,还复旧都”为由,起兵征讨河间王与张方,河间王见形势险恶,便想和东海王和解。张方知道自己罪大,恐怕和解以后,会追究他的罪,就竭力反对。于是河间王派人,以送信为名义去见张方,趁他看信的时候,把他砍死。
河间王把张芳的头颅送到东海王军前,请求和解。东海王不许,继续西进。河间王与成都王兵败身死。
这是“八王之乱”的最后一幕,河间王与成都王是“八王之乱”中死的第六、第七个王。
东海王是“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但是这胜利不能保存长久,不可能再恢复承平的时势了。
八王之乱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开启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大混乱、大动荡的南北朝时期。晋武帝司马炎难辞其咎。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评价武帝司马炎时说:晋武帝以荒淫怠惰,遗患后嗣闻名。然在历代君王中,实尚未为大恶。所不幸的是,仅仅是守成之才,而当开创之世耳。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承前世之积弊,而因受恶名。
评价的太中肯了。
2024-10-21 01:40:58
2024-10-21 01:38:41
2024-10-21 01:36:24
2024-10-21 01:34:07
2024-10-21 01:31:50
2024-10-21 01:29:33
2024-10-21 01:27:16
2024-10-21 01:25:00
2024-10-21 01:22:43
2024-10-21 01:20:26
2024-10-21 01:18:09
2024-10-19 23:03:07
2024-10-19 23:00:51
2024-10-19 22:58:36
2024-10-19 22:56:20
2024-10-19 22:54:04
2024-10-19 22:51:48
2024-10-19 22:49:32
2024-10-19 22:47:17
2024-10-19 2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