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的传奇一生
2024-10-25 03:47:22
笨重还没用?谈谈大明地位尴尬的大将军炮
一般说到大明的火器,甭管是明粉还是路人,总是能说出那么几个家伙事。
尤其是在1517年葡萄牙人和大明接触频繁之后,明朝的火器发展进入了“物种大爆炸”阶段,一时间各式各样的新式火器脱颖而出,为大明的边防事业添砖加瓦。
在这些火器中,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有进口火器佛郎机、鸟铳、鲁密铳和红夷大炮,本土火器则是三眼铳和虎蹲炮,再就是些非常玄幻的火箭类武器。
而在这茫茫火器之中,却有这么一位,经常被人一笔带过,名不见经传,却在晚明的军事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大将军炮。
提到大将军炮,知道他的人其实也不少,但是正真了解他的人却不多。毕竟和同时期的佛郎机以及后来居上的红夷大炮相比,光芒实在是不够耀眼。
就是这样尴尬地位的一种火器,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大型火炮,而且还是本土自主研发的家伙。并且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肩负起了大明最强火力的重任,广泛的分布在各军之中。
关于大将军炮的出现,具体时间已经不可考究,大概是在嘉靖中期左右出现。届时东南倭寇四起,北方又有蒙古犯边,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明王朝急需要一种新式的重火力武器来克敌制胜。于是乎,大将军炮便诞生了。
关于大将军炮的形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不过据笔者多方考察,发现了大将军炮在中国有着北小南大的特点。即北方的大将军炮往往要比南方的大将军炮小,而且不是小一点。
举个例子,在今天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胡里山炮台上,安置着一门明代遗留的十节大将军炮,其长度在3米左右,大炮的口径在11cm左右,估计按照欧洲的火炮标准,使用的应该是9磅的实心炮弹。
在这门大炮旁边还有后来称霸于东亚世界的红夷大炮,乍一看二者没什么区别。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将军炮上的箍环特别多,好像一个铁筒筒上套了一堆甜甜圈。而且大将军炮的炮身从后到前基本是一般粗细的,这点和后重前轻的红夷大炮极为不同。至于有什么差距,我们后面再说。
而在北方,大将军炮的体积就要小了很多,在今天的山海关城楼上陈列有很多。这些北方货和南方货比起来,就和南北蟑螂的差距一样,最大的北方大将军炮长度也就是1.5米左右,直接是南方十节大将军炮的一半。口径上虽说没什么差异,但是在炮膛的厚度上,北方也明显是缩了水的。
另外根据《登坛必究·神铳议》中的记载,大将军炮似乎还分有大中小三个型号,分别7斤、3斤和1斤的炮弹。不过从这里也可以发现,虽然南北大炮有着相近的口径,北炮却因为体型的限制而打不出南炮那样巨大的炮弹。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笔者以为是南北作战需求不同所致。南方的大将军炮多用于海防,既然要面对舟船一类,自然是大火力远射程要劲爆的多。而北方多沿长城线作战,对火炮的机动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保证火力够大的情况下,还要帮火炮减个重。比如伟大将领戚继光将军就曾把大将军炮编入车营,而这一编制一直贯彻到广宁之战以前。
不管怎么说,大将军炮依然是红夷大炮进入中国之前东亚的最强火力。时工部尚书叶梦熊曾言:“塞上火器之大者,莫过于大将军”。
作为大明当时最强的火力,大将军炮出镜率多少有点绝杀王牌的感觉。说白了就是出镜率和同时期佛郎机、虎蹲炮灭虏炮一类火炮相比实在是有点低。
当然这也不怪明人不用它,实在是这个大将军有点“太胖了”,如果是远途行军作战,实在是不好运输。
比如在万历朝鲜之役中,明军携带了大小火器数十万件,唯独这个大将军炮带了不超过十门,原因就是这玩意太沉了,纵然用炮车拉着,也着实是费劲。
不过虽然备受“嫌弃”,但大将军炮确确实实在朝鲜之役中立了大功——当明军硬攻朝鲜平壤城不利时,主将李如松命人将几门大将军炮对准城门,然后一炮定乾坤。
再后来的平定播州杨氏,明军合围海龙屯后,也是先用大将军炮对杨应龙的军事据点一波狂轰滥炸,然后才发动总攻。
包括在抗金战争的早期阶段,明军也非常倚重大将军炮的火力,而后金领袖努尔哈赤也曾一度非常畏惧大将军炮的威力。并下令在击溃明军之后,一定要把这种大炮拉走作为己用。
1621年,辽沈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对驻扎在混合沿岸的川浙联军阵地发起进攻,由于川军的土司兵战斗力实在彪悍,情急之下努尔哈赤让李永芳带人拉来了缴获的大将军炮,在川军阵地上轰开了一个口子,这才厮杀进去。
虽说大将军炮有着超越佛郎机大炮的火力,但是他自身的很多缺陷却导致大将军炮一直不能像佛郎机那样被超大规模的装备。
前面我们说了,大将军炮的前后重量几乎一致,这就使得大将军炮在开炮时其自身的稳定性很难控制住,从而影响炮弹出膛时的角度,最终使得火炮的射程和精度未达到预期水平。
此外,北方的大将军炮为了机动性而牺牲了炮膛的抗压性,仅仅是凭借九个箍环还不足以预防火炮炸膛的高风险。
而且和佛郎机相比,大将军炮装填和清洗炮膛都极为繁琐,除了在攻坚时有机会打出致胜一炮,其他方面实在是不如佛郎机闪亮。
所以伟大的戚继光将军试图将这两种火器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赋予大炮佛郎机那样的快速装填和不易炸膛的优点,又能拥有大将军炮那样的火力。于是乎无敌大将军炮诞生了,不过受到古代科技技术的限制,虽说无敌大将军炮牺牲了部分膛压来换取了更安全的射击,却也直接牺牲了之前比较优秀的射程和破坏力。
就在大明还在为如何改进大将军炮发愁之际,由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带来的西洋大炮进入了中国的大门,精致的打造技术、可靠安全的射击过程和十分可观的威力,使得明帝国的专家们放弃了对大将军炮的革新,直接就近去引进和学习了红夷大炮的铸造工艺。
如此一来,本来就在尴尬的边缘来回徘徊的大将军炮变得彻底尴尬了。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红夷大炮都优于大将军炮,就连当时的军事专家孙元化也针对大将军炮十分不给面子的说:“中国之铳,唯恐不近;西洋之铳,唯恐不远”。
虽然这话有些毒舌,但也是客观反映了大将军炮的技不如人。
就这样,本来带着大明君臣满满希望的大将军炮,终于在新的西洋货面前走下了“第一火力”的“神坛”。而它的谢幕,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大明灭亡。
2024-10-25 03:47:22
2024-10-25 03:45:06
2024-10-25 03:42:50
2024-10-25 03:40:34
2024-10-25 03:38:18
2024-10-25 03:36:02
2024-10-25 03:33:47
2024-10-25 03:31:31
2024-10-25 03:29:15
2024-10-25 03:26:59
2024-10-25 03:24:43
2024-10-25 03:22:27
2024-10-24 02:06:48
2024-10-24 02:04:32
2024-10-24 02:02:16
2024-10-24 02:00:00
2024-10-24 01:57:45
2024-10-24 01:55:29
2024-10-24 01:53:13
2024-10-24 0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