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3-2) ▏千古一秀采石矶,诗仙醉酒捉月地
2024-10-15 00:16:19
国军抗战:战斗力如何?请看苏、德顾问的评价
国军抗战有多能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不妨来看看德国和苏联顾问的评价。
参加淞沪会战的国军德械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虽然第一枪是在北平打响,但德籍总顾问法肯豪森坚持留在了淞沪战场,想看看德式中央军和日军开练的结果如何。
国府德籍军事顾问团第四任总顾问:亚历山大 冯 法肯豪森
八月份,国军先是处于攻势状态,紧接着又抗击日军登陆,战线不稳定,法肯豪森没能深入一线观察,因此血压控制得还不错。到了8月30日,日军第一波增援登陆完毕,双方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总顾问就绷不住了。9月7日,他气急败坏的向蒋公报告:
关于淞沪会战法肯豪森第一次报告
指出国军进攻没计划,指挥不坚定,打仗没重点,连作战分界线也没有划定,指挥官屡屡坐失良机,互相之间完全不配合,各个都想保存实力,都用少数兵力进攻,一点也不精诚团结,把猛虎扑兔打成了病猫挠痒痒。
参谋工作更是一团浆糊,没有任何一个司令部建立了正常的轮班制度,敌我态势图也画得十分写意,长官们全凭第六感打仗。步兵没有分散配置,与步兵炮、迫击炮的协同也很差。根据法肯豪森的观察,在淞沪战场上的国军,只要指挥官意志坚定,无论敌人怎么狂轰滥炸,部队都有良好表现,只要长官保持镇定,士兵们根本不怕。但大多数团级指挥官却很容易受敌军舰炮和轰炸的影响,惊慌失措,丧失指挥能力,各个师经常和上级失去联络长达几小时、甚至一整天。至于日军的舰炮、航空兵火力,法肯豪森认为只有精神上的影响,很少造成实际损失:
同样,《郭汝瑰回忆录》和陈诚的《淞沪会战阵中日记》都明确记载,西北军王修身部守刘行,由于工事坚固,战斗意志坚定,在激战中顶了九天,最后撤出阵地时,仍然有不错的战斗力,还帮友邻部队打了次反冲锋。
资料来源:陈诚淞沪会战阵中日记
反而是装备更好的胡宗南部第一师,三天就溃不成军。
资料来源:郭汝瑰回忆录
炮兵就更让人失望,由于德式重炮性能好、射程远,因此阵地设置离前线很远,不但拉大了和观测所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误差,也根本不跟步兵搞协同。对虹口日本海军司令部,打了很多珍贵的150毫米炮弹,结果居然一发也没打中。而且,由于没有统一指挥,没有详细计划,也基本上没对黄浦江上的日军舰船进行有效压制,让敌人来去自如。因此,被蒋公寄予厚望、也被各路网文吹上天的德式十五榴重炮团,在淞沪战场的实际作用:“究属微小”:
国军炮兵战斗的低下,也得到后来苏联炮兵顾问的证实,1938年,苏联顾问对驻西南的国军炮兵进行检查时,发现它们除了伪装做得好之外,射击水平极低,就算直瞄射击也打不准,间接射击、夜间射击就更打不准,炮兵营搞个射击准备,花了四个半小时,测地得出的数据误差,还高达25%-30%:
由于还是继续把阵地设置得太靠后,与步兵仍然是既联系不上、也配合不了:
打不了仗也就算了,居然连跑也跑不了,因为基本不作撤退预案,一旦打起来,不但经常抛弃大炮,连马匹也经常送给鬼子,哦,对了,他们人倒是每次都可以溜掉。
“除人员退出外,一切武器马匹等尽被敌俘”
你以为这就够高血压了?不不不,这才刚开始呢。
10月8日淞沪会战中日两军位置
10月,法肯豪森又发现,国军增援部队进入阵地时,居然不搞侦察、警戒,也没有火力掩护,蒙着脑袋往前走,一遭遇敌人炮击,马上就是重大伤亡。好不容易进入阵地了吧,部队又挤做一团,再次给日军大炮提供良好的目标:
而且所有阵地全部是一线配置,防御水平还不如布尔战争时期,无论哪一点被日军突破,国军整个阵地就全线动摇,陷入溃退,这时候长官们往往又慌了神,命令预备队在毫无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反攻,导致生力军被迅速消耗。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把阵地改改,行不行呢?还真不行,因为后方纵深阵地一旦修好,就会对长官们“形成莫大之心理吸引”,导致他们一有借口就要往后溜。所以,笨得要死的一线防御,似乎还真是国军唯一能采用的方式。
由于会战已经打了两个月,长官们吃不了野外搭帐篷的苦,也因为怕挨炸,不敢靠近公路、铁路,大多把指挥部搬进了舒适、隐蔽的江南乡村,全靠电话和前线联系。他们倒是舒服了,但电话线一断,联络就要中断几个小时,而江南乡村的狭窄田埂,又无法让摩托车、自行车和骑马传令兵快速通行,因此指挥部经常失联,前线就越发混乱。
后勤组织更是一塌糊涂,不但骡马运输队毫无秩序,金贵的卡车也遗弃得到处都是,本来就是个落后国家,好不容易买点外国装备,还不知道爱惜。对此,法肯豪森还给出了办法:只需要给前线返回的空卡车配备牵引绳,把损坏的车辆拖回南京,就能修理了——什么?你说没有“没有修车的零部件”?别着急,法总顾问连这个都帮你想好了:苏州附近有150辆闲置的破旧公共汽车,可以用铁路运回南京,拆东墙补西墙嘛——瞧瞧,人家一个外国佬比国府还会过日子,简直是打长官们的脸啊。也难怪蒋公的批示都尴尬得语无伦次:“此意见甚对,应修正词句以通令各下级官长切实遵照,但对其词句应加修正”——意思是你对,但写作是我强啊!
强行挽尊嘛,大家理解。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坏都靠比出来、部队都靠人来带,根据德籍顾问史培曼的报告,在淞沪战场令人失望的中央军到了山西战场,和阎锡山的队伍一比,简直就是乖宝宝,因为他们的指挥官换成了卫立煌。
大家也知道,晋军嘛,是民国军头里的战斗力地板,阎锡山的指挥特点就是啰啰嗦嗦、天天开会、事事犹豫,不能下明确命令,喜欢搞复杂无比的计划,又每次都执行不了。高级将领都热衷于保存实力,把大部分部队当作了预备队,导致前线兵力紧张。好不容易来了点增援部队吧,长官们这下倒很有闲心,一定要在太原接待接待、慰劳慰劳。
中央军打仗虽然好一点,但防御时不知道利用反斜面,进攻也没有章法,对危险地段异常疏忽。进攻时步兵缺乏“奋勇气概”,都不能在指定攻击地点“照直前进”。明明大家是在山西主场作战,却还没有鬼子熟悉地形,很多山间小路、公路都没有布防,不少险要的关口,就是因为被日军小部队绕过,才迅速沦陷的。
从整个山西战场来看,只有三件事让德国顾问满意,一是在卫立煌的指挥活泼、勇敢,不但手下的中央军表现出色,也把一部分晋军也带动得“略有勇气”;第二是晋军的一百多门大炮效率很高,在山西北部的战斗中鹤立鸡群,功不可没;第三,第18集团军有“特殊力量”、指挥优秀、官兵勇敢,可惜装备太差,只能在夜间和山地袭击日军后方。由于西安事变后蒋公夸下海口,说红军改编后归他本人亲自指挥,所以四舍五入,我们这伙八路当时也算中央军,优秀的表现给蒋公嫡系平均了一下。
1938年6月,德国外交部下令,要求全体德国军事顾问尽快离开中国,即便违反与合同也在所不惜,任何人胆敢抗命,就视同公然叛国,取消国籍,没收财产:
这时候釜底抽薪,实属不地道。不过好在苏联军事顾问已经抵达,不但补上了空挡,也重新开启了对国军的锐评。陆军方面,什么一线配置啦、运输混乱啦,到苏联顾问时代也没改,就不重复放送了,对空军值得重点说说。
完全不知道吸取教训的军队:国军
1939年,苏联军事顾问团第二任总顾问福尔根,就对蒋公表示,您这空军吧,啥都好,就是打仗不行:命令轰炸北海的日军舰队,他们飞去了广州湾;命令到南宁附近轰炸,结果飞到了梧州;昆仑关战役关键阶段,正指望重型轰炸机对日军据点扔重磅炸弹,地面上联络板都摆好了,结果三架重轰竟然一股脑飞到了南宁。
而且从内地调动到前线机场,要花整整13个昼夜,黄花菜都凉了。没办法,二战时空军转场的顺序,一般是指挥官和地勤人员先出发,然后战斗机,最后才是轰炸机。国军偏要反着来,结果轰炸机飞到机场上空,没有战斗机掩护,战斗机降落时,也没有指挥官和地勤协调,当然就是一片混乱,事故频发,这么看来,13天能到目的地,该烧香了。
更可笑的是,早在1938年,苏联向伊宁派出大批飞行教官,训练国军飞行员,而直到1940年8月,国府仍然拒绝给苏联教官的提供宿舍,理由是苏联没有及时给学校提供汽油,所以咱们也不给俄国佬房子住;1939年,双方就约定设立伊16战斗机组装厂,可建厂协定签署一年多,把伊16都拖成了“落后飞机”,长官们仍然拒绝开工。
而且,各地等维修苏制飞机堆积如山,被苏联顾问发现的就有83架。蒋公大惊之下让长官们自查,长官们表示俄国佬冤枉我们,哪是什么83架,明明是96架!也就是说占当时国府空军实力四分之一的飞机长期趴窝,也难怪总顾问血压高。
福尔根还算好,在中国呆了一年多就被召回了,接下来的崔可夫才是被空军老爷们折腾得够呛。1941年,崔大帅忍无可忍,几乎是指着鼻子开骂了。
首先,国府空军纪律废弛,有功不奖,有过不罚,公开允许飞行员用作战飞机搞走私,1941年苏联向国府交付的一批轰炸机和战斗机,从苏联飞到哈密的过程中,没有一架损坏。而国军飞行员一接手,啪!完蛋了!——两架伊16、10架斯波轰炸机、20架伊153被完全损毁,另外19架需要大修
还没打仗呢,自己就先把飞机摔没了。至于原因,就是因为允许飞行员夹带走私货物,导致飞机超重。
“纪律水平低微”
战斗训练也极差,直到1941年还没有确定投弹训练场的位置,也没有空中打靶的设施,而且飞行员对机械技术更处于从上到下都不懂行的状态,崔可夫在视察时,向飞行员和机械师提了几个简单的机械问题,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答对,一个老陆军,都能用飞机的机械问题,把国府的空军问得哑口无言,可见国军“飞官”们的地板级技术水平。
“战斗教练水平低微”
指挥方面就更是经常莫名其妙。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41年国军“飞机跑警报”的过程中。1941年5月26日,西北方向发现了一个日军机群,敌人既然在西北,汉中一带并没受到明显的威胁,可空军指挥官又吓得惊慌失措,自作聪明,命令第五大队立刻从成县机场飞往兰州去“躲避”——敌机就在西北,你从汉中飞到兰州去“躲避”?崔可夫评论为:完全是让飞行员去送人头。这哪是啥水平问题啊?简直就是智商问题!
果不其然,飞到一半,在天水机场附近,国军18架伊153就遭遇了5架“零”式战斗机。伊153是个双翼战斗机,机动性好但速度慢,碰上了零式跑不掉,大部分飞行员只好抛掉副油箱,准备拼一把。运气好的是鬼子飞行员比较怂,看到国军飞机是自己的三倍,也主动撤离了战场。没想到带队的副大队长是个机灵鬼,飞机跑不了,我这个人可以跑啊!才刚刚看见零式呢,他就自己破坏了飞机发动机,跳伞逃命去也。这下好了,本来已经安全了,国军机群只要继续往兰州飞就行了。但除了逃命的副大队长,其他飞行员根本没有收到飞行计划,不知道最终目的地是兰州,只知道跟着长机飞,看到副大队长阁下这么积极的拥抱大地,还以为天水机场就是目的地,因此都急着降落。机场指挥官也是个二货,明知道空中有敌机,也真敢就让他们降落。
结果安逸了——原本就没飞远的日军战斗机,一看国军飞机居然降落,嘿!送上门来的便宜哪有不占的?国军最后一架飞机刚落地,鬼子战斗机就悠哉游哉的回头过来扫射机场,把降落的16架伊153和1架斯波轰炸机全部摧毁。
大家说说,这都什么破事啊!
其实,早在1937年,德国顾问就发现,虽然蒋公很热情,但下面的国军长官们对他们却很反感,第二战区是派参谋长应付,后来降级到参谋处长接待,再后来直接明说:德国佬天天来,太烦人!第五战区也一样,从来不准德国顾问参与计划研究和制定。当然了,由于当时德国和日本已经越走越近,德国顾问又是蒋公请来的,地方实力派的长官们多长个心眼,也说得过去。
但根据1939年戴笠报告,国军各个战区司令和高级将领,对苏联顾问也是敷衍了事,对武器、战术漠不关心,反而经常向苏联顾质问什么“康米主义和三民主义哪个好”、“苏联人民平等不”,个个争当蒋公好弟子,好像觉得把这类的脑血栓问题提出来,就能对人家搞什么策反似的;
福尔根跟陈诚谈个战术问题吧,陈长官没把战术听懂多少,反而觉得人家是来暗示,要蒋公不准趁机解决“特种汉奸”的——冷知识,抗战期间国府把汪精卫那帮虫豸称为汉奸,把我党称为“特种汉奸”——瞧瞧这令人震惊的脑回路。
也许只能说,国府的各位大佬们确实分不清主次,即便在朝不保夕的岁月里,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打败鬼子,也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吧。
2024-10-15 00:16:19
2024-10-15 00:14:03
2024-10-15 00:11:47
2024-10-15 00:09:31
2024-10-14 01:00:21
2024-10-14 00:58:05
2024-10-14 00:55:48
2024-10-14 00:53:32
2024-10-14 00:51:15
2024-10-14 00:48:55
2024-10-14 00:46:37
2024-10-14 00:44:19
2024-10-14 00:42:01
2024-10-14 00:39:45
2024-10-14 00:37:29
2024-10-14 00:35:13
2024-10-14 00:32:57
2024-10-14 00:30:41
2024-10-14 00:28:25
2024-10-14 0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