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鲍喜顺:身高2.36米,56岁娶28岁娇妻,不听医生劝阻生下儿子
2024-10-15 00:14:03
马鞍山(3-2) ▏千古一秀采石矶,诗仙醉酒捉月地
2020皖南七日行(2)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20.11.10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开元十三年(725),李白25岁时第一次登临采石矶,眺望天门,即兴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从太白楼出来,导游带我们沿着江边山路拾级而上去看采石矶。采石矶不仅因为号称位列“长江三矶”之首,更因为诗仙李白的诗句和传说而闻名遐迩。
首先看到是燃犀亭,其始建于清初,清咸丰年间被毁。现存之亭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重建。亭内石碑上“然犀亭”(“然”通“燃”)雄浑苍劲,即为李成谋所书。
燃犀亭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20+次。
据《异苑》一书记载:东晋咸和四年(329)骠骑将军温峤去建康(今南京)平息苏竣叛乱后,率师返回武昌途中在此渡江,闻知采石矶下风高浪急,江水深不可测,时有音乐之声传出,温峤大惊,遂命人点燃犀牛角照寻。从此以后,采石矶下水面平静,再无鼓乐之声相闻,后人不忘此事,在这里建造燃犀亭。所以采石矶又名“燃犀渚”,“犀角烛怪”和“牛渚燃犀”二个成语即诞生于此。
燃犀亭
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亭匾额书“江天一览",在此远眺,万里江天本可以一览无余。
但是,岸边的树木太茂密了,影响了游人的视线,这还是深秋,如是夏天,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吧?导游说他们也曾建议减少一些树木枝叶,但管理部门没有采纳。
继续前行来到一个主要景观——联壁台。联壁台原名“舍身崖”,明正德十四年(1519)刑部主事方豪与太平知府、池州知府、徽州知府、安庆知府“一部四府”官员联壁登台,共赏江景,故而得名“联壁台”。
联壁台
民间相传,诗仙李白钟情采石山水,常于此处把酒临风,赋诗赏月,后醉酒在此处跌落江中而亡,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诗仙李的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故联壁台又称捉月台。
景区介绍中称,采石矶因李白之故,成为中国十大赏月胜地之一。但网上是查不到的,这种说法有点儿不靠谱。
网传之一的中国十大赏月圣地:庐山赏月、黄山邀月、太清水月、三潭印月、洞庭湖月两澄明、石湖串月、象山夜月、网师园三月共赏、峨眉山月半抱秋、二十四桥月夜。仅供参考。
这附近应该还有一个景观“大脚印”,但要扶索链下到崖下江边去看,导游可能考虑我们团成员年龄偏大,根本就没带我们去看?上一张图片弥补缺憾。
李白塑像
联璧台旁的李白塑像,为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而立(1987年),高约2米,合金钢制成,由雕塑家钱绍武创作。诗仙似大鹏展翅,意欲升天。
蛾眉亭
蛾眉亭由北宋太平州知州张瓌创建于熙宁三年(1070)。历朝均有修葺,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建,1987年复修。
此处南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蛾眉,遂得名。历代文人雅士登亭游览,撰文赋诗,赞美备至。
蛾眉亭碑刻
亭中原有五通古碑,皆为元、明以来镌刻,后移至太白楼保护,现亭中的元代李泂《过采江诗》(下图)乃按原碑复制。
现在亭内另外四通碑看不懂,是否也是复制品?权当书法作品欣赏一下吧。
金牛洞是采石矶5个天然洞穴之一,位于三元洞悬崖下方,洞口面江。如果在江面上乘船即能看到。传说洞内藏有金牛,故金牛洞由得名。但是要爬下爬上的(下图),导游劝我们还是不要下去看了。
注意,敲黑板了,导游说,这里就是采石矶的“矶”(水边突出的岩石,下图),也是游客拍照最佳位置。
采石矶
导游讲,要看采石矶的全貌,其实应该在江的对面看。所谓江对面也不是长江的对面,而是长江水中的一个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如下图所示。国道4221横贯东西,因此马鞍山的过江大桥有两座:一座斜拉桥,一座吊索桥,这样才跨过了长江中的这块陆地——江心洲(太白岛)(现当涂县江心乡)。
采石矶示意图
我们没有到江对面的行程,只好从网上搜一张照片如下,上图拍照的地点或位置则如下图照片中红色箭头所示,这张照片应该是在江心洲的江边所摄。
太白楼里李白卧像背景《千古一秀采石矶》,应该也是以这个画面为素材创作的。照片左右都能看出“矶”的样子来。
采石矶
看上图箭头所指的地方,分别可去金牛洞和三元洞。三台阁也清晰可见。
“三官”传说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三官为一义,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
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观殿,也是采石矶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洞名由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lftl(1912-2005)题写。
民间还有另一传说:湖南有三个秀才赴京会考,经过采石忽然碰到了狂风暴雨,恰遇此洞避难,大难不死的三个秀才在随后的殿试中包揽三甲,做了高官。为感谢神灵护佑之恩,特在此营建庙宇奉祀,故名“三元洞”,又叫“三官洞”,从此成为学子必游之处。
进三元洞要走下很窄很陡的石台阶,光线还不好,年龄偏大的团友听从导游的劝阻没有下去。
石矶娘娘是刘备的孙夫人,闻刘备驾崩,投江而死。百姓为纪念她所设的神位,也供奉在三元洞中。
石矶娘娘
三元洞是采石矶5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位于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回望一下刚才拍照的地方。(下图)
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从三元洞中可见沿江栈道。(下图)
采石矶
仔细看此处,上为绝壁,下临深渊、深不可测。看见到头的栈道实则还有峰回路转呢。只不过导游劝我们还是不要去走了。
三元洞外山崖上的石刻。
山崖石刻
从三元洞出来,休息时导游讲,我们要按原路返回。沿江栈道可以不走了,可我们有几个团友想上翠螺山去看李白衣冠冢和三台阁。从时间上讲,如果爬上去再乘缆车下来时间是足够的。
得到导游首肯后,最终我们团有6人开始爬山。翠螺山这一段是连续石台阶,并且是比较陡的,我们6个人都是气喘吁吁,好在不算太高,途中路过李白衣冠冢。
公元762年,李白病逝于当涂,葬于“龙山东麓”,公元817年正月,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迁葬于“青山之阳”。导游说过,我们今天下午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去李白墓园。
唐诗人李白衣冠冢
自晚唐五代以来,民间便有李白在采石矶“跳江捉月”的传说。传说李白酒后误将水中倒影当作天上明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而他的宫锦袍则失落江中,后被渔人打捞并葬于采石江边,立碑“李翰林衣冠墓”。
此衣冠墓故址在采石镇第一小学操场,1972年迁到翠螺山腰,由当代草圣林散之(1898-1989)题写墓碑。采石矶景区还有林散之艺术馆呢,不过,不在我们的行程中。
终于爬到山顶了,三台阁就矗立在眼前。
三台阁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朝毁于战火,改平屋又毁,1999年重建。现在是采石矶景区四大主要景点之一,景区另外三个主要景点是太白楼、三元洞、翠螺湾。
(清)李恩绶、(民国)史寄发所著的《采石矶风景名胜小志》描述到:“登三台阁遗迹,俯瞰下壑,长江及牛渚河汩汩,日夜不绝,风帆往来,勃勃生动。远望当邑境内,锐峰叠嶂,左右环抱,奇巧百出,真奇观也。”真可谓诗情画意啊。
重建后的三台阁,高5层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弘。我们是没有力气再爬到阁楼顶上登高远望了,就请同行团友帮我们在下面留个影吧。
乘缆车下山,游客极少,工作人员看到有游客购票才开动电机。缆车上可饱览长江风光,弥补了我们没有登上三台阁的遗憾。缆车上还可看到两座马鞍山长江大桥之一的斜拉桥。
我们几人从缆车下来后,导游和其他团友已经在赤乌亭等我们了,亭子中间就是赤乌井。导游说,要等我们来了之后再讲,为的就是要揭开采石矶名称之谜。
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文物,为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建广济寺时所掘,取孙权年号命名。相传掘井时得一彩石,后凿成香炉供于寺内,作为镇山之宝,“彩”通“采”,采石名由此而来。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导游这包袱抖得有点儿太晚了吧?
井台上所建的露顶圆形赤乌亭(1982年),供游人休憩。井沿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打水时留下的绳索勒痕。
赤乌井
网上已有人建议“采石矶”还是改成“彩石矶”更好,这样不致让人想别的,笔者以为这个可以有,否则总有人以为这里从前开过矿呢。
广济寺
如前所述,广济寺的始建时间与赤乌井所掘时间相同,即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宋代称广济院,又名石矶院、资福院,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素称“安徽佛教祖庭”,号称江南名刹
广济寺毁于元代,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重修,洪武二十四年(1391)更为现名。
汉白玉弥勒佛坐像
广济寺台阶下的汉白玉弥勒佛坐像,高约2.85米。
采石矶以“秀、奇、险、文”集于一身而雄居长江三矶之首,让我们领略了“千古一秀”的美景。当代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登临采石矶后赞誉到:“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此时已近1500时,我们离开采石矶,登上大巴直奔当涂县李白墓园。
-To be Continued-
参考文献:
1. 长江采石矶生态文化旅游区http://www.csjfjq.com/
2. 马鞍山市官网http://www.mas.gov.cn/
3. 采石旅游信息网http://caishi.mas.gov.cn/travel/detail/122
4. 秋叶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b11410102zlln.html
敬请期待2020皖南七日行(3)
往期回顾:
2020皖南七日行(1)
马鞍山(3-1) ▏吾辈到此堪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2024-10-15 00:14:03
2024-10-15 00:11:47
2024-10-15 00:09:31
2024-10-14 01:00:21
2024-10-14 00:58:05
2024-10-14 00:55:48
2024-10-14 00:53:32
2024-10-14 00:51:15
2024-10-14 00:48:55
2024-10-14 00:46:37
2024-10-14 00:44:19
2024-10-14 00:42:01
2024-10-14 00:39:45
2024-10-14 00:37:29
2024-10-14 00:35:13
2024-10-14 00:32:57
2024-10-14 00:30:41
2024-10-14 00:28:25
2024-10-14 00:26:10
2024-10-14 00: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