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让人惊讶的历史震撼照片
2024-11-13 13:59:53
明朝于谦-历史转折的缔造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求学时背的诗,大都在考试后还给了老师,更遑论还记得诗人是谁,《石灰吟》便是其中一首,记得名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记得老师说,这首诗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正直不屈的品格,正气凌然的追求。都记得,唯独真的忘记了诗人是谁。
原来诗人是于谦,咦,于谦不是说相声的吗?不不不,不是现在这个,是明朝的于谦,是京师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
《明朝那些事儿》再有个一两天,就看完了,纵观明朝276年的历史里,有那么几个名字依稀记得:于谦,张居正,王守仁,孙承宗,袁崇焕,郑和,戚继光,唐寅等等 今天就朋友们分享于谦的故事,当我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再看《石灰吟》,就更理解为什么,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背景:土木堡之变
老朱家的企业已经传到了朱祁镇手里,当朱总开始掌权之后,就很信任宦官王振,为啥呢?朱总当上皇帝的时候才9岁,啥也不知,国事就不在他手里,他就只能和能哄他开心的宦官玩,等到掌国事的太皇太后和三大托孤重臣都死了以后,朱总开始牛逼,顺带王振也牛逼了,牛逼到王振叫他御驾亲征,他也去了,结果在土木堡二十万明军全部覆灭,瓦剌全胜,顺带还把朱总逮住了,嘿,堂堂大明皇帝朱祁镇就被迫当起了人质。
瓦剌也先手持朱祁镇,刚开始还干点恐吓工作,让明朝送东西,不然就撕票,当然,不敢真撕。虽然明军的主力军已经埋葬在了土木堡,可是也先主业毕竟是抢东西,看着土木堡都攻陷了,那就再走走,走到京师去。
临危受命:于谦
所有人都知道瓦剌要打过来了,还抓住了皇帝,怎么办?大家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迁都,把首都迁走了,好歹能保住命啊。兵部侍郎(国防部长),就主张固守北京,与敌军一战,不然躲得过此战,也躲不过下一战,最终征得皇太后的支持,战!
打可以,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打!
在土木堡之变中,死去的都是明军主力,现在北京城内的士兵质量不够好,数量也不到5万,粮草,装备都是问题。
我们 看西方的英雄主义电影的时候,经常看到就那样一个有超能力的英雄,靠着自己坚持不懈,就能拯救人类。而现实里,就有英雄,能够靠自己的智慧,拯救一个国家。他们没有超能力,有的只是一颗爱国的心,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士兵少:那就招人,什么人都招。加上各地赶来的援军,士兵数量达到了22万。
粮草:运输粮草需要时间人力还有粮食(运粮的人也要吃饭啊),于谦下令,所有赶来的援军,转道大同,运粮进京。
装备:武器装备造,不够的话去土木堡运回来。(瓦剌只杀人,不埋人),加固城墙,修战壕,动员一切力量去准备。
战争打响!
一场关乎国家生死的战争,随着也先一路南下,对峙京城。
不得不佩服于谦的勇猛和果断,九个门,每个将领守一个门,士兵出征,城门关!要么死,要么胜利!包括于谦本人!
带着愤怒(土木堡死的都是家人啊),保卫国家(京城被攻破的话,家也没了),还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没有退路),杀!杀!杀!
结果:
于谦赢了,大明赢了,也先滚回家。
后来:
于谦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死了。
电视剧里经常演,带兵打仗的元帅,因为打了胜仗,立了大功,皇帝因为猜疑,后来想方设法处置元帅,这一点,是真的。
我看这段的时候,能够想象得到,当时也先的瓦剌大军兵临城下的样子,也想得到于谦在战术安排会议上的决心,剑指敌方,以身作则,告诉每一位士兵,不胜,则以身殉国!这得有什么样的坚决,才能以死博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当时北京城破,朱家企业就真的破产,历史就不一样。
就像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突然有一个部门经理说他可以,升他当了CEO,实行这样那样的政策,后来企业活了,成了百年企业,功不可没啊。
为什么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到震撼呢?大概是利己主义盛行的今天,民族大义那样难得。打仗,指挥官大多都在指挥部,上战场的不多,能站在战场,同生死的将军,除了胆大,就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图源网络,侵删。
2024-11-13 13:59:53
2024-11-13 13:57:38
2024-11-13 13:55:23
2024-11-13 13:53:08
2024-11-13 05:41:22
2024-11-13 05:39:07
2024-11-13 05:36:53
2024-11-13 05:34:38
2024-11-13 05:32:23
2024-11-13 05:30:08
2024-11-13 05:27:54
2024-11-13 05:25:38
2024-11-13 05:23:23
2024-11-13 05:21:09
2024-11-08 16:10:51
2024-11-08 16:08:37
2024-11-08 16:06:22
2024-11-08 16:04:07
2024-11-08 16:01:53
2024-11-08 15: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