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人物历史原型可知否?此人竟然是柳永!
2024-10-27 10:32:00
泾县的历史简介
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宁国,南接宣城,西连黄山市,北靠芜湖。县域面积2533平方公里,人口36万。泾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宣纸之乡、绿茶产地和革命老区。
一、地名由来
泾县地名来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34年,楚国灭掉吴国,将吴国地域划分为泾县、铜陵等地。泾县因境内有泾河而得名。泾河发源于绩溪县,流经境内,注入长江。县名至今未变。
二、历史沿革
泾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境内发现的丁家营遗址、岩壁遗址等,证明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泾县属吴国。战国时期,属楚国。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泾县属会稽郡。
西汉时期,泾县属丹阳郡。东汉时期,泾县属吴郡。
三国时期,泾县属吴国丹阳郡。西晋时期,泾县属宣城郡。
南朝宋、齐、梁、陈时期,泾县属宣城郡。
隋统一后,泾县属宣州。唐宋时期,泾县属宣州府。
元朝时期,泾县属宁国路。明清时期,泾县属宁国府。
民国时期,泾县先后属安徽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泾县先后属芜当专区、宣城专区、宣城地区。
2000年,泾县属宣城市。
三、文化底蕴
泾县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宣纸之乡、绿茶产地和革命老区。
宣纸文化:泾县是中国三大名纸之一——宣纸的故乡。宣纸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泾县宣纸以其质地细腻、吸墨性好、不易褪色等特点,被誉为“纸中之王”。宣纸文化在泾县传承千年,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绿茶文化:泾县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泾县绿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绿茶文化在泾县流传千年,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革命文化:泾县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红一方面军曾在泾县一带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泾县境內转战。泾县革命遗址众多,如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宣城烈士陵园等,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四、泾县历史上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名闻遐迩。学者名流,代不乏人。唐代诗人许棠,宋代文人吴份,明代文学家查铎,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等皆为一代鸿儒。当代则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著名经济学家吴半农,著名教育家查谦等民族精英。现代画家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并称“泾川三吴”,音乐家朱践耳、散文家张拓芜等名流,皆蜚声海内外。
泾县旅游资源丰富,作为红色圣地,是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的汇聚地;作为生态之城,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诗句中的桃花潭等自然景区;作为宣纸之乡,有传承千年技艺的中国宣纸文化园等人文景区。
此外,泾县拥有包括黄田村在内的中国传统村落25个,截至2022年末,县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泾县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农、工、商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电机泵阀产业、宣纸书画纸产业、碳酸钙加工产业、农林加工产业四大工业产业结构,宣传“一线三绝四区”,打造“皖南川藏线,缘来在泾县”的旅游品牌,还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速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泾县实现生产总值15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2:41.9:43.9,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14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9元。
2024-10-27 10:32:00
2024-10-27 10:29:45
2024-10-27 10:27:30
2024-10-27 10:25:16
2024-10-27 10:23:01
2024-10-27 10:20:46
2024-10-27 10:18:31
2024-10-27 10:16:17
2024-10-26 22:26:43
2024-10-26 22:24:28
2024-10-26 22:22:13
2024-10-26 22:19:58
2024-10-26 22:17:43
2024-10-26 22:15:28
2024-10-26 22:13:14
2024-10-26 22:10:59
2024-10-26 22:08:44
2024-10-26 22:06:29
2024-10-26 10:01:26
2024-10-26 09: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