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人才网招聘(浦城人才网浦城招聘职位)
2023-10-14 01:32:41
收货人的代表破坏会面(代表收货人英文)
近日,在一场备受关注的会议中,收货人的代表意外地破坏了会面的气氛,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本次会议是为了商讨解决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而召开的,双方代表原本期望通过友好的合作达成共识。然而,收货人的代表却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合作,其态度和行为无疑给本就紧张的谈判添加了新的困难。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令各界震惊,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收货人代表真实意图的猜测。大家都不禁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失态的表现?双方还能否达成和解,解决目前的纷争?事态的发展令人拭目以待。
来源|流沙言职
昨天,几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免不了就开始吐槽工作,吐槽领导,气氛火热之至。
一个妹子忽然开口了:我觉得我领导挺好的,有才华,有决断,而且他有一件事我特别佩服,就是你发给她的邮件必能在1小时内得到回复。即使没有回复,她也会告知回复的大致时间,感觉这个领导特别靠谱......"
听完后,朋友们有说这个领导牛的,有表示怀疑的。
而我的感觉是:每封邮件都回,且都在一小时内回复,这真的是优秀的习惯吗?
职场中,我们很多人会对邮件有这样一种迷信:对邮件的及时响应,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表现。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习惯恰恰显得不够专业,因为背后可能是操之过急的心态、快速释放工作日程的敷衍,并且原本就不算完整的时间被必回的邮件切割得更加支离破碎。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合理安排邮件回复这件事。
邮件是我们日常办公再普通不过的工具,普通到我们对使用邮件的行为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事实上,我们多数人在回复邮件上都有误区。
我记得曾经有过关于“靠谱”的一篇文章特别火热,并且给靠谱下了定义: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时间被大家奉为至理名言,我想我们对于使用邮件的执念和此有诸多类似。
有交代,有着落,有回音,所以我们在电子邮件的处理上常常陷入这三个误区:每一封都响应,且是快速响应,且三番五次地响应。
1.每一封都要响应,肉眼可见地浪费时间
我们工作中常见的邮件大致有这么几类:
1)通知类
2)定期的汇报类,如日报、周报、月报
3)文件传送类
4)申请类
5)工作安排/汇报类
6)问题探讨类
我想,前三种我们应该可以达成共识,基本是不用回复的。
而对于申请类,是领导对于下属的意见批复,必须给与回复,这也无可厚非。
关键的争议点在于,对于工作安排、问题探讨这样的邮件我们是否要每一封都响应。
我一个朋友是互联网公司的CTO,他的邮箱里一天能接收200封邮件,我们抛去那些诸如通知这样的邮件,需要回复的邮件大约占到2/3,为140封。
假设就以最理想状态,每回复一封用一分钟,这样大约用在回复邮件的时间是2小时20分钟。已经占到了工作时间的将近1/3。
即便我们普通人一天没有这么多邮件要处理,花去1小时处理邮件却很稀松平常。
可是我们真的每一封邮件非回不可吗?
领导在邮件中群发任务安排,让周知,你真的需要回一句“好的,收到”?
同事在邮件中语焉不详地说想和你探讨关于XX技术问题,没有任何主题、时间、地点安排,你也要回复?
隔壁部门同事给你发了一大堆资料,也没有说什么意图,只是“供参考”,你也要回复?
很多时候,我们收到的邮件要么信息过载,要么关键信息缺失,我们常常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做减法或加法,只为回复一封自己看起来觉得有水准的邮件,但往往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
不加甄别,每一封都回复就是在浪费时间。
2.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无法深度思考。
1)无法深度思考的第一层含义在于你被不断干扰,无法静下心来做深度工作。
处理邮件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服自己接受。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邮件不是整齐划一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是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偶然地、不定期地飞入你的邮箱。
你刚沉下心来写昨天未完成的报告,忽然一个邮件提醒飘过来,你不得不打开邮箱,看看是谁发了什么样的内容。如果事件紧急,你不得不暂停手中的工作,强行切换到邮件中所述事情上。
如果时间不够紧急,你可以暂时搁置,继续你的工作。但是脑海中时不时地被邮件当中所说的事情打扰,无法全身心的投入。
你想着,要是能尽快回复了就好了,这样对于你而言等于释放了压力。最终你回复了邮件,感觉瞬间轻松了,好像完成了一件工作。继续思考你的报告该如何写。
遗憾的是,五分钟后,那封邮件的回复又来了,因为对方也秉持快速回复的理念,在你的邮件基础上又做了一番陈述和探讨。
你不得不再次从刚进入的思考中抽离,进行新一轮的邮件回复。关于邮件往来的循环就开始了。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你不断地专注,不断地被打扰,不断地第一时间回复,不断地被回复,然后自己的时间变得支离破碎,所谓的全身心工作分崩离析,要写的报告也还在原地打转。因为你没有一整块完整的时间来完成你需要的深度思考。
这种状态特别像老鼠陷阱理论:
老鼠在轮子上跑步,老鼠跑得越快,轮子转得也就越快。
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所有邮件的你就像轮子上的老鼠,拼命地奔跑,想要快速结束,可是发现无穷无尽,结束不了。
2)无法深度思考的第二层含义是,你发邮件之前,可能并没有深思熟过。
你可能是用这种看似高频、快速的动作来将你堆积如山、混乱不堪的需要处理的问题的压力释放出去。
由于“快速回复”的压力逼迫,你不得不让自己以最快的时间来思考,并用尽可能完整但又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的思考给发件人。
但是质量和效率往往不能并存。快速思考的结果常常以“想当然”“觉得”的面貌出现,你的邮件里可能更多的是你的主观感受,而并非经过思考+论证得出的结论。
一番言论想要经得起推敲一定要有详实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过程,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并非三五分钟的短暂思考就可以达到。
想想《奇葩说》辩论场上的辩手们,前面的常规陈述和后面的自由辩论显著不同。常规陈述一定是有所准备,反复演练,用强力有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论点;而后面的自由辩论更多地在于临场发挥,快速反应和思考。
现在我们深思熟虑发出的邮件就像是准备充分的常规陈述,而靠本能反应的第一时间响应的邮件回复像不假思索地自由辩论,虽然有可能精彩,但也有可能混乱。
我们的工作不是自由辩论,还是稳重地、有理有据地输出自己的观点为好。
3.一项议题高频响应,警惕情绪化
如果说你克服了每封必回的冲动,打消了凡事第一时间响应的执念,那么还需要检查一下,你是否有针对一项议题高频响应的邮件习惯。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两个部门在邮件当中探讨一个问题,最终演变为“吵架”。
你推我,我推你,往来邮件盖了十几层楼,以至于当这样的邮件转给第三个人看时,光看往来邮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运用主观能动性抽丝剥茧找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发现,有用的信息凤毛麟角。
这样在邮件当中高频次的你来我往,越到后面就越容易演变成情绪的宣泄,而不是就事论事。
最终邮件的结论离题万里,“吵架”的双方似乎早忘了这封邮件的主题是什么,而眼睛只盯着不断出现的“Re""Re"......,被情绪左右了思考。
就和我们说话70%都是废话一样,这种情况下邮件当中70%的内容也都属于无效内容,还要迫使看邮件的第三人花费大量时间找寻有用信息,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所以,当发现一封有明确主题的邮件往来三个来回还是没有有效结论,那要警惕是否陷入了“盖楼”风险。
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些情绪化,避免让高频地响应变成宣泄情绪的出口。
我们和工具的关系:用好了能提高效率,可是用不好,工具就宛若鸡肋。
如何高效地使用电子邮件,让工具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里我提供两点建议:
1.流程导向法
这个 *** 自于《深度工作》一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
流程导向法要求你在回复邮件之前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封邮件当中的信息指向哪件事情?成功完成这件事最有效的流程是什么(就产生的信息数量而言)?
当你可以自己回答此问题,回复邮件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因为你要花时间把整个流程写下来。指出当前所在流程的哪个环节,接下来会进入哪一步。
为了帮助你理解,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封来自不在同一办公职场同事的邮件:
上次讨论的关于xx问题,我有两点意见,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再深入交流一下。期待你的回复(只保留了主体部分)。
流程导向回复就可以这样:
我部分同意你的想法,下面是我的建议.....
可否把你关于此事的讨论的详细资料发给我?届时,我会建立一个关于该项目的共享文件。整合你的材料及我自己的思考,形成文档,加到文件里。
预计接下来的三周内我们要做这几项工作......我建议我们安排一次 *** 会议,时间定在下周,我在下面表格里列出了我方便的日期和时间。你回复邮件时,直接标明你合适的时间即可。如果时间都不合适,我们 *** 沟通,再做约定。希望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运用流程导向法回复邮件时,需要先确定“中心事件”,比如上述中心事件就是针对某个项目的管理进程;
然后花1-2分钟思考从当前状态发展到期待的结果,信息量最少的流程;
最后就是按照这个最短流程写一封回复,叙述此流程并描述当前的状况。
流程导向法一方面减少了收件箱中邮件的数量,这样也就减轻了花在反复回复邮件上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流程导向能迅速让当前的“中心事件”闭合。
当你开始处理邮件当中的某事,这件事就会潜伏在你的大脑中,将占用你的注意力。
通过拟定全套的流程,在任务表和日历表中加入了对方的角色,让对方也忙起来,可减少思维杂乱,让你的大脑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短期来讲,流程导向法需要花费一点时间,但是从长远看,能大大节约你的脑力和时间,让你事半功倍。
你需要做的就是抑制住马上回复邮件的冲动,花两三分钟思考一下整个事件的流程而已。
2.有选择地回复
在我接触的一些高效能人士当中,尤其有一些领导,我发现他们对于邮件的使用常常是不予回复。
这一方面当然由于大人物工作繁忙,日程紧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他们认为使用电邮时,使收件人相信值得一读并给与回复是发件人的责任。如果你的邮件毫无说服力并且不能降低别人回复邮件需要的时间,那么你的邮件就不值得回复。
邮件,我们要有选择的回复。
看这样一封邮件:
领导好,我想有机会过来拜访您,讨论一下项目甲?您有空吗?
回复这封邮件,需要做大量工作。“您有空吗?太含混,无法马上回答。另外,信息当中也没有试图说明关于问题是否值得领导花费时间探讨。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这封邮件改进一下,就可以变成:
领导好,我正在做XX项目,发现当中有些情况和项目甲正在遭遇的困难类似。
请问我可以在下午2点-3点之间去您办公室吗?届时可以向您详细介绍具体情况,并探讨这个发现对解决项目假的问题有没有借鉴意义?期待您的回复。
这样一来,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次会面有价值,也减少了收件人回复邮件需要的精力。
上述两封邮件是否值得回复,显而易见。
我们如何来甄别那些不值得回复的邮件呢?这里有三条原则:
1)信息含混不清、语焉不详,没有明确的目的,很难给与合理回复;
2)与你的工作相关性很低;
3)如果你回复了,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你不回复,也不会有坏结果。
当然,上述三点有一个极大的例外是,如果此人是你的老板,不管内容多么含混不清,叙述多么混乱,你都要回复。
除此之外,面对庞杂混乱的电子邮件时,对照这三条准则,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轻易地点下“回复”键。
以上这两个改善你处理邮件的方式,刚开始使用可能会感觉非常不舒服,甚至痛苦,但是假以时日,你就能发现它们带给你的裨益。
正如作家蒂姆菲利斯所说:
培养允许坏的小事发生的习惯。否则,你将永远发现不了改变命运的大事。
-end-
2023-10-14 01:32:41
2023-10-14 01:30:36
2023-10-14 01:28:31
2023-10-13 15:01:25
2023-10-13 14:59:20
2023-10-13 14:57:15
2023-10-13 14:55:10
2023-10-13 14:53:05
2023-10-13 14:51:00
2023-10-13 14:48:56
2023-10-13 14:46:51
2023-10-13 14:44:46
2023-10-13 14:42:41
2023-10-12 23:40:59
2023-10-12 23:38:54
2023-10-12 23:36:49
2023-10-12 23:34:44
2023-10-12 23:32:39
2023-10-12 23:30:34
2023-10-12 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