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清子回归《亲爱的客栈》3: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2025-02-08 16:09:26
杨绛:21岁与丈夫一见钟情,相濡以沫63年,逝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长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总喜欢因为它争论不休。可实际上,爱情说复杂,实际上却也只有3种基本方式:
1. 一见钟情式;
2. 日久生情式;
3. 硬贴式。
对于以前的人来说,一般都是第二种情况,毕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种方式也更稳妥、更靠谱。
不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有一句话逐渐流行起来: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话是典型的"一见钟情"。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历史上一著名才女,就在21岁时与未来的丈夫一见钟情,自那时起,二人相濡以沫63年,走过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书写了一段传世佳话。
她是世纪老人,中国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小说家、剧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于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 105 岁。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回家了"。
一次偶然,我曾看过杨绛先生的一本书,名字叫做《走到人生边上》,惊讶地发现,想杨绛先生如此优秀通透的人,也会对人生有着疑问,那就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1932年的春天,杨绛在古月堂门口和钱钟书相遇了,她后来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追述了她对钱钟书的第一印象:
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不过,才气逼人的钱钟书,却用一首诗歌,重现了当年的场景:頡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两人看对眼后,借着学业的由头越走越近,感情也越来越深。在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和肯定之后,二人订了婚,并于1935年结为夫妻。婚后,二人一同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5月,他们的孩子钱瑗降生了,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自此更加热闹了。
1938年,钱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多的钱瑗回国,但当时正值抗战爆发时期,钱钟书到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只能带着孩子在上海逃难避居。直到1941年,钱钟书才辞去西南联大的工作,回到了上海。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确实一家人同甘共苦,钱钟书痛下决心: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自此他们相濡以沫,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命运总是十分无情,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开了自己,她才感慨道:人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转眼过了近二十年,杨绛独自留在世间,却坚强而执着,一心一意地为实现亲人的遗愿而努力着,也为好学的读书人留下一个又一个文化瑰宝。
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的回忆录《我们仨》出版问世。
这个孤独的女人在书中写道: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杨绛《我们仨》
读杨绛的《我们仨》,你会看到一个乖巧听话,体贴孝顺父母的阿瑗;你也会看到温柔细腻、一身才华的钱钟书;你还会看到善良温柔、贤惠宽容的杨绛;你更会看到一个温暖有爱、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杨绛笔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笔触,记录下了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人其乐融融,相守相助,演绎着世间最为普通的烟火生活。
《我们仨》是一本好书,她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她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失去。
有些事,要早点做;有些书,要尽早读;否则只会徒增你人生中的遗憾罢了。
这样一本书,记载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爱,教给我们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给我们生活虽不易,主要是乐得自在。就是这样一本书仅售28元,一顿饭钱都不到,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澎湃书局】我们仨 杨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随笔文集
¥28
购买
2025-02-08 16:09:26
2025-02-08 16:07:10
2025-02-08 16:04:53
2025-02-08 16:02:38
2025-02-08 16:00:21
2025-01-22 18:07:08
2025-01-22 18:04:53
2025-01-22 18:02:37
2025-01-22 18:00:21
2025-01-22 17:58:06
2025-01-22 17:55:50
2025-01-22 17:53:34
2025-01-22 17:51:19
2025-01-22 17:49:03
2025-01-22 17:46:47
2025-01-22 17:44:31
2025-01-22 17:42:15
2025-01-22 17:40:00
2025-01-22 17:37:44
2025-01-22 17: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