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2025-01-05 19:21:59
百年血脉新疆人及新疆人的性格、气质
百年血脉新疆人及新疆人的性格、气质
杜雪巍之《乌鲁木齐传》中章节
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都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观念也不尽相同。汉族妇女缝纫衣服时针尖朝外,剃头匠在为顾客剃头时刀刃朝里,而新疆南疆的维吾尔人却与此完全相反。人们的文明程度越高,就懂得通过互相合作来取得自己族群的最大利益。新疆各族人民也早就懂得这个道理。
多情且豪爽,执拗且坚持,勇敢且豪迈,构成我们新疆人共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新疆人也都与生俱来具有一种宿命或者担当!
《乌鲁木齐传》彩页介绍
百年血脉:新疆人
清代时,新疆与东北的尚阳堡、宁古塔一样,均是北方两个最大最集中流放犯人的地方,“若文武官员犯‘徙’以上,轻则军台效力,重则新疆当差。成案相沿,遂为定例”。乌鲁木齐建城早期的周边各个屯堡当中,就拘押着一定数量的刑事犯人,从事屯垦。此种制度一直实行到光绪十年(1884年)的新疆建省,第一任巡抚刘锦棠上奏清廷,建议清廷今后不要再把重刑事犯人发配至新疆。
在新疆,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事结束后,便有相当数量的大批湘军、楚军、蜀军、陕甘老兵留在了新疆,从事耕种、劳作,生息繁衍。更有清代早期,不断迁徙,移民新疆的那些甘肃农民迁徙于此,生息繁衍了几百年。
1933年, 24892名抗击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义勇军战士弹尽粮绝后退入苏联境内,取道苏联西伯利亚,从巴克图口岸进入新疆境内。后来,这些东北义勇军战士均改编成了新疆部队,很多战士亦转入了地方工作。他们中的绝大多人都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新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了。
多年前,东北义勇军老战士谷梦麟与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加上1947年前后调防进入新疆的约十万名国民政府官兵,整个二十余万人,也都加入到建设新疆的滚滚洪流中。这些官兵们也大都来自全国的各个省份,将这些生力军留在新疆,若仅有男性,没有女性怎么行?于是后来,王震将军报请中央,从山东、湖南征集了数万女兵来到新疆,这便是“八千湘女下天山”之类电影、电视剧题材的故事背景的真实来源。
建国之后,在新疆的部队里,兵员的主要来源是甘肃、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山西、河北等省份。这些战士服役期满后,根据新疆出台的鼓励人们留居新疆的政策,相当多的人便留在了新疆。所以新一代的新疆人中,来自部队官兵的比例是非常之高的。
新疆乃极边之地,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只要肯出力,皆可以吃饱肚子。建国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抑或为了逃避内地激烈的阶级斗争,内地各省有将近一百万人来到新疆来谋求生路,他们后来也都成为了建设新疆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为二十余万上海知识青年赴新疆插队,所以在我们身边随处可以看到上海知识青年的后裔,既使在大批上海知青返城之后,还是有不少上海知识青年留在了新疆。也因为新疆曾有过八千湘女进疆、五千鲁女进新疆这样的故事,我们在新疆更是到处都可以遇见湖南籍、山东籍的后代。还有建国后,大批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大批金融行业的人才,大批纺织行业人才……他们都纷纷来到新疆支边,所以在新疆您可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来自各个省份人的后代,但他们都有一个新的身份和新的名称,那就是:新疆人!
乌鲁木齐本身便是一座移民之城、融合之城。因为融合,各个省份的文化皆在这里碰撞、交流、交融。著名诗人周涛曾在其早年的《边城》一诗中说:
一年之中就有半年的寒冬,
霜雪冰花就是塞上风景;
三个人里兴许有一个罪人,
荒凉的关外只收留孤胆野魂!
只有他们像一群疲惫的骆驼,
被狠心的命运判了无期徒刑;
江南的热土呵反正没了希望,
咬一咬牙在雪峰下生根。
周涛先生这首诗,说的是自清代以来的另一类人到新疆迁徙新疆的命运。直到建国之后,这种迁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的人,如今也都到了60岁上下。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要么是当初入伍曾在新疆生活、战斗过;要么是当知青时在新疆插过队……。即使后来这些人回到了内地,作为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是在新疆度过的,新疆也成了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记忆。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会遇见很多前来寻访故旧,前来查找父辈在新疆工作过的史料的人,即使他们回到内地还梦想着回到他(她)年轻时工作过、生过的地方。因为新疆,已经成为了那些人生命中难忘的记忆,成为了他们生命中、血液的一部分。
枕戈待旦,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网络图片)
乌鲁木齐是一座混血之城。这里的人们,包括“赶大营”进入新疆经商的后代,都已经七、八代生长在新疆了。即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新疆的后代,如今也已经是新一代的新疆人的疆二代、疆三代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以致互相通婚。
也正是这种交流、交往和交融,内地的“拉样片”,亦叫“放电影”带到了迪化,杨柳青人还将年画、剪纸、贴窗花,扎花圈,做糕点、点心等技艺传到迪化,传到了新疆,将一种内地的新的文化和习俗传到了新疆。
乌鲁木齐距离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当北京市早晨八点钟上班时,乌鲁木齐人竟还处在睡梦之中,直到两个小时后才上班。傍晚时,北京五六点钟天色已经黑了,而在乌鲁木齐却还是日上三竿;六、七、八、九月月份的乌鲁木齐,直到九点、十点钟,晚霞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有时候,新疆人的时间观念与内地人大不一样。曾今一度,新疆还实行过夏时制,比我们时常通用的北京时间还要晚四个小时。
也正如诗人周涛在诗中所说,乌鲁木齐是半年的冬天、半年的夏天。在乌鲁木齐春季与夏季的交替并不明显,秋季与冬季的区别也很难区分,不像内地的很多地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年的三四月份,往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干净,转眼杏花就开了,接着就是半年的夏季;而当内地秋季来临时,边城乌鲁木齐直到十月下旬还依然艳阳高照。而当乌鲁木齐路边的树叶泛黄,纷纷落下之时,转眼便是天降大雪,然后就是漫长达六个月的冬季。
乌鲁木齐的夏季,那几乎就是一个水果的季节,满大街都飘逸着瓜果的芳香。当乌鲁木齐的春天来临时,托克逊的杏花大规模开放了,时间不长,周边城郊的草莓便已纷纷上市了。当桃花、梨花、海棠花次第开放的时候,南疆大规模的杏子也纷纷运到了乌鲁木齐。接着李子、桃子接踵而至,接着便是葡萄、蟠桃、西瓜、甜瓜陆续登上人们的餐桌。所以生在乌鲁木齐的人们,一到夏季便到了尽情品尝新疆瓜果的好时节。
乌鲁木齐红山嘴
尽管乌鲁木齐的夏季较漫长,但是一早一晚的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乌鲁木齐也有“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也正因为乌鲁木齐的昼夜温差大,所以新疆人多喜欢吃羊肉用以驱寒。
这也很自然就使得新疆人的身材大多都体格高大、健壮,性格粗狂;姑娘们也是靓丽、俊美,衣着潮流,时尚。所以人们也常说,新疆的羊肉养人,新疆纯天然的食品养人,新疆的山水养人。
以前挂在新疆人口头上的一句话便是,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吃、大喝的人少了,酒也不像以前那样的劝酒了。
这些迁来新疆的内地人,在新疆生活久了,连他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兴趣、爱好,都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疆的气候变化,人文、水土。尽管边城夏季炎热,但绿荫下便可乘凉,不像内地,天气炎热时无处躲藏。乌鲁木齐冬季虽然寒冷,但是房屋里却是暖意融融,惬意无比,不像内地很多地方,冬季屋里屋外一样冷。所以在新疆生活了几十年,再次回到内地故乡,反而不习惯了,再次回到新疆来生活。
在新疆购买物品,习惯于论公斤,而内地则是论斤。这也很自然显得新疆人大方、潇洒,从不斤斤计较。在新疆生活的久了,就连人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乐观起来、豪爽起来、阳光起来。
过去从遥远千里的内地省市,流放到乌鲁木齐来的犯人,需要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上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时间。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无论如何都难以承受这长途跋涉之苦。所以能走过数千公里,且在新疆长期生活下来的人,都有一个很好的耐力,都有一个乐观的精神和心态。
如今在乌鲁木齐,也许您是父辈当兵留在新疆的陕西人的后代、也许您的父辈是知青支边新疆时六在新疆的后代,或者您的父辈是东北义勇军的后代……,抑或您是来乌鲁木齐经商的山东人、温州人、广东人……,也不论您的口音天南地北,凡是在新疆生活在十年、二十年以上的人,我们都称呼他们是新疆人,新一代的新疆人。因为现代交通,现代通讯……已经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在乌鲁木齐市的一些老的居民大院中,有汉族、有维吾尔族、有哈萨克族、有回族、有乌兹别克族……,各民族友好相处,相互交流、交往、交融,演绎出了很多动人、感人的故事。既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位里,同事之间也是各个民族都有,大家彼此互相关照、互相爱护,也是再平常不过了。
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各种批发市场很多,从小商品到各种机电产品、陶瓷产品、家电产品、各种建材,等等。如今内地各省商人仅在乌鲁木齐市成立的各省商会就达几十家,比如浙江商会、江苏商会,其商会的会员企业每家商会都有着数万家企业,这当中还不包括他们的妻子、儿女,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
生活在新疆的人们,时常有机会到内地出差,开会,或是旅游,经常会遇到一些不了解新疆的人,带着诧异地表情问我们:“呀!是新疆来得呀!你们上班用骑马么?”每当此刻,也会有些新疆人会揶揄一句,“我们不骑马,我们上班骑骆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新疆了解的增加,渐渐没有了这种隔阂情况的发生。
乌鲁木齐华凌商圈
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作为理所当然的“疆二代”,我们承接着父辈的心愿,扎根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献身在这里。
随着现代交通与通讯条件的改善,新疆与内地的距离大幅度的缩短了。如今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微信、一个邮件,瞬间便可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办妥。即使乘飞机,几个小时便可 抵达另一座内地城市。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迪化市的人口与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时,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都大约是十多万人。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大规模的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热潮开始,乌鲁木齐市的人口也在是快速增加,目前已达到230多万人。乌鲁木齐市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疆人是一个新的名词,他们都来自全国的各个省份,也可能您是来新疆经商做买卖,也在新疆扎根落户的一份子,不管是哪个省份的人,也不管您是什么民族,如今我们都称呼他(她)是新疆人。这就像,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一样,凡是在新疆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新疆人。新疆人,是一个极具包融性的名字,不论你是什么口音,什么方言,也不论您是军人、知识分子,还是商人,都在为新疆奉献者自己的一份力量。
乌鲁木齐人民广场商圈
新疆人的性格、气质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分析过中国各个省份人的特点,诸如上海人的精细,山东人的性格豪爽,湖南人的性格火爆,四川人性格勤劳……等等。每个省份、每个地域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人,他们的性格肯定会有差异。但在新疆生活的久了,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可以说,新疆的“疆二代”、“疆三代”身上均综合体现了他们父母身上的各个优点。也即全国各个省份迁徙来新疆的人们的各种性格上优点都集中传递到了他们的下一代人的身上。
在新疆的绝大多数汉族民众,当年他们都还是飒爽英姿,风华正茂的一群年轻人,如今五、六十年、甚至七十年过去了,他们早已经是年逾古稀,风烛残年。但他们的后代却还都依然还生活在新疆,坚守在新疆。非但如此,他们的后代也都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更有了疆三代也成长了起来。在新疆也非常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我们的父辈,为了新疆,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很有些悲壮、决绝的口吻。
还有取道苏联西伯利亚进入新疆的东北义勇军战士,如今他们的后代也都已经是疆三代、疆四代了!或者更早,他们是属于天津杨柳青“赶大营”“津帮八大家”当中的一个,世世代代在已经新疆五六代人了!
正因为我们的父母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方,也才情同此理,才可以接受与自己不同的其他省份来的人们。
新疆人普遍给人一种好客、豪爽、爽快、大方的性格印象;新疆人也从来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新疆人开放、包融、自信的性格特征往往让人顿生好感。更何况,新疆人说话几乎都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能顿时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酷爱摄影的天津人赵来清来到乌鲁木齐一次,就被新疆的四季的美景所折服。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新疆,并把自己的服装公司也开到了乌鲁木齐,成了一名追寻“赶大营”先辈精神的新一代的大营客。
天堂虽远,新疆很近。世界很大,新疆很美。因为新疆的美景而痴迷新疆,留在新疆,扎根新疆人有很多、很多。他们这些人,完全不同于他们的先辈,迫于生计向西寻求发展的一批人,而是完全属于充满热血,充满豪情的一代新人。他们将个人的爱好与自己事业结合在了一起,是完全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追求自己的梦想。
位于乌鲁木齐的亚洲地理中心标志
新疆人从来都不是一些固步自封的人,他们很善于吸收别人的观点,长处,从不僵化。新疆人还都是非常具有爱心的一个庞大群体,因为在这里生活人们都知道,生活中一旦离开了陌生人的帮助,是很难走出困境的,所以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新疆人会最先施以援手。所以新一代的新疆人也更懂得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
正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将吃过的西瓜皮一定要反扣在沙漠上,预备后面来的人,在万分饥渴时还能够给别人留存一份希望。这就是宽容,这就是善良。
在乌鲁木齐的公共场合,你若看到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会看到一群人站出来打抱不平。而在公共场合,你很难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怀抱婴儿的妇女没有座位。这也又是新疆一种新的风气、新的一种美德。由此,你也看出新疆人的一种豪气和正气。
因为新疆人均是来自内地的各个省份,我们的父辈曾因保家卫国,屯垦戍边来到这里,自然便有一份守卫边防的责任。这也使得几十年后的今天,新疆的疆二代、疆三代们都很自然有了一份承袭父辈的家国情怀。他们更关心时事,关心新疆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安宁,关心新疆的安宁,似乎国家的安宁,新疆的发展和安宁与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
新疆人人都知道,国家好了,新疆才能好!反之,新疆稳则国家稳,新疆安则国家安!
新疆人绝不排外,也没有什么外可以排。乌鲁木齐人也是锐意进取,敢吃螃蟹的先行者。虽然地处偏远,信息落后,但只要是好是新思想、新信息,乌鲁木齐人是都可以吸收,可以接纳。新疆人的适应能力均非常强,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和各种性格的人。 这就是说,乌鲁木齐人的胸怀是包融的,豁达的,开阔的。
就如同新疆的地域辽阔,一个人在沙漠上行走,没有旁人的帮助那是很难独立走出沙漠的一样,所以新疆人尤其懂得团结、有爱的重要性,“各民族团结是一家人”。新疆人热情,新疆人好客,这便就是乌鲁木齐人,尤其是新疆人的精神和气质所在!
随着新疆在全国的热度越来越高,到新疆旅游、投资的人是越来越多。随便一个内地人,你可以问问他在哪里?回答一定是在新疆,或是在前往新疆的旅途中转中。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每天前往新疆各个地州的全国19个省市的近四千名援疆干部奔忙在新疆的各个援疆所在地,为新疆的发展贡献着自己新的力量。数千名来自各个省份的援疆干部们往来奔波于途,尽管他们并不直接对口支援乌鲁木齐市,但他们又往往受训、公干于首府,所以几乎都直接先飞到了乌鲁木齐,在那里集中、受训,再像一粒粒种子一样洒向新疆的天山南北的大地上,去做一个短暂三年的新疆人。
正如一句古话说,人总要叶落归根!我们的父辈,年纪大了,有些选择回到故地去安度晚年。但正像我的父母,如今老了也还没有安闲,舒适,即使回到故地,也仅是住上几天,看看故旧,便匆匆返回新疆。我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疆的气候,习惯了新疆的生活。新疆已经成了我们上一辈人一个新的永远的故乡。
夏季,新疆也很热,但绿荫下便非常凉爽。漫长的冬季,新疆也很寒冷,但室内均有暖气,让人暖意洋洋,舒适无比。这些相比较于内地很多省份夏季的燥热,冬季没有暖气的阴冷让人惬意很多!我们的父辈已经完全习惯了新疆的冬暖夏凉,已经习惯了冬季,漫天大雪后,脚踩在洁白的雪地上,踏出一声声清脆的雪裂声。
有文化人类学家发现,不同的海拔地带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文化。新疆的低地平原和绿洲有着成熟的农耕文明,前山和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明,高山寒冷地带有着独特的半农半牧文明。由此可见,新疆的地域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乌鲁木齐的早晨
新疆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新疆深藏在亚洲大陆的腹地,与沿海地区比显得偏僻。但是在过去,新疆是亚洲大陆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穿梭于亚洲大陆的世界各地的商人、僧侣、兵勇、官吏、倒霉的文化人、寻找新的牧场的游牧人、寻找土地的拓荒者和那些无法归类的行者,都需要路过新疆并留下一些痕迹。他们带来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还有信仰和宗教。
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都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观念也不尽相同。汉族妇女缝纫衣服时针尖朝外,剃头匠在为顾客剃头时刀刃朝里,而新疆南疆的维吾尔人却与此完全相反。人们的文明程度越高,就懂得通过互相合作来取得自己族群的最大利益。新疆各族人民也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也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互相渗透系统。当历史把新疆带进现代文明后,这种互相依存、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亦有了新的内容。内地人往往喜欢把“新疆人”来称呼新疆的所有人,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新疆的人无论什么民族,都有着相似的喜好、性格、做派与讲究,以致连相貌都有些相似。
在新疆久了,你还时常会听到说一口河南方言的维吾尔族老乡,也会听到说一口江苏方言的维吾尔族老同志。他们一定是来自各个地州、县上的老乡。因为他们长期与河南、江苏老乡在那里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自然连说话的口音都有些相似了,这便是一个文化语言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正如新疆民国首任都督杨增新所说,新疆就是一个盛世的桃园。不论我们的父辈来自哪里,或湖南、或山西、或河南、或山东、或江苏……,如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新疆人”。
阿勒泰山、天山、昆仑山就是我们的骨骼,一条条河流就是我们的血脉,大漠、草原就是我们的胸膛……,盛夏和冰雪,也正是锻造我们的一座座熔炉。因为大漠、烽烟,我们变得坚强而且执著,豪迈而且无畏;因为草原、河流,我们又显得温柔而且坚韧,柔美而且勇敢。
所以多情且豪爽,执拗且坚持,勇敢且豪迈,构成我们新疆人共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新疆人也都与生俱来具有一种宿命或者担当!
人民公园内的朝阳阁
2025-01-05 19:21:59
2025-01-05 19:19:43
2025-01-05 19:17:27
2025-01-05 19:15:11
2025-01-05 19:12:55
2025-01-05 19:10:39
2025-01-03 00:34:46
2025-01-03 00:32:30
2025-01-03 00:30:14
2025-01-03 00:27:58
2025-01-03 00:25:43
2025-01-03 00:23:26
2025-01-03 00:21:10
2025-01-03 00:18:54
2025-01-03 00:16:38
2025-01-03 00:14:22
2025-01-03 00:12:06
2025-01-03 00:09:50
2025-01-03 00:07:34
2025-01-03 0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