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是郊区吗(丰台区位于北京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2024-04-08 17:36:43
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表达了什么主题)
《游园惊梦》是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
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因情而死,又死而复生的故事。由此,也就有了《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汤显祖的《牡丹亭》放在现在来看,也依然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更别说在当时问世之初,震撼了多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灵,在这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
曾有评价说《牡丹亭》作品出来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堪称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传奇浪漫主义杰作。
为什么汤显祖能以一己之力将中国古代戏曲创作再推至一个新的高峰,成就《牡丹亭》这样的戏曲佳作呢?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有关,都以“爱情”为主题,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邮票上的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抚州府临川县人(今江西省临川区)。据说自幼就聪敏异常,十四岁就补了秀才,二十一岁就参加了乡试,但是生性耿直,得罪了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赐进士出身。
可是即便这样,与清代蒲松龄真正参加乡试的经历来比较,汤显祖已经算是青年得志了,毕竟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跋涉了几十年。
汤显祖的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早早即显现出来,刻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时年26岁,刻印第二部诗集《问棘邮草》时年29岁,《紫箫记》创作时年30岁,《紫钗记》完成时年38岁,49岁辞官回临川创作出了《牡丹亭》,这之后的三四年间完成了《南柯记》《邯郸记》。
从这一创作年谱上来说,汤显祖一直都是笔耕不辍的典范,辞官后的生活更是围绕着戏曲创作进行,读书写作,访亲会友,随心而为,优哉游哉。
汤显祖的创作经历中,“文如其人”是说得通的,有段时间他描述自己的生活用词如下:“清夜秉烛而游,白日见人欲睡”(《达龙君扬序》),也是够坦诚,还说自己入仕后“贪看绣袂舞,贯踏花枝卧”。
他还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己的写作“弟从来不能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与沈华东宪伯)汤显祖在写作的创作实践中秉承的是以人为本,以情为本,这也是他创作中思想表达和创作实践的核心。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这是一个激情昂扬的世界,是一个对客观世界来说的梦幻世界,也是一个对现实世界中禁锢僵化的伦理道德进行嘲讽和颠覆的神仙世界。
杜丽娘身上是觉醒了的生命和青春的显现
汤显祖在题词中还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句话的流传程度之广不用我们在此赘述。
《牡丹亭》在那样的时代能将杜丽娘这一人物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足以见得人们心中对生命之美和自然情感需求的理解,具有无可辩驳的合情合理性,这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理念入心。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人文关怀历来都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题,它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并且与历史理性一起筑起文学真、善、美的价值体系。
杜丽娘与春香《惊梦》一折
杜丽娘听完老师授课,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走出闺房,来到她在太守衙门住了三年却从没去过的后花园。
与常人一样,见到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爱上这满园美景,她说:“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
作品中借杜丽娘的形象否定的是陈腐的封建礼教和僵化伦理道德,向往的则是“天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理(礼)生于情”的“天道”。
生命的激情是关押不住的,后花园的游春唤醒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和做人的情感需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后花园的游春唤醒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和做人的情感需求
在原作中,杜丽娘花容月貌,青春年少,却要被父亲杜宝封闭在巴掌大的房间里,各种规矩约束着行为,来官衙的后花园都不许涉足,白日打盹儿和衣裙上绣了两只小鸟都会被母亲呵责,担心违反了妇德。
家塾教师陈最良是她能看见的除父母和婢女外的外人,却也是个陈腐的老学究,杜丽娘天性“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被关在春光之外她只能“平白地为春伤”(《肃苑》)。
《游园惊梦》之后,杜丽娘用全部生命来追求爱情和幸福,幸得得偿所愿
剧中的杜丽娘梦见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缔结欢好,醒后魂牵梦绕,忧思成疾,恨恨而死,葬于花园梅树之下,后来岭南书生柳梦梅路经南安,寓于梅花观,偶然捡到了杜丽娘生前的自画像,心生爱慕之情。杜丽娘感念其诚,到梦中与之相会,并私定终身。
柳梦梅在石道姑帮助下发棺取尸,令杜丽娘得以重生,遂成夫妇,往告杜宝夫妻。
后面的情节就很令人生出感慨:杜宝不相信女儿能够得以复生,反而诬告柳梦梅是盗墓贼,对柳梦梅严刑拷打,后来由皇上主持廷辩,杜宝就算是理屈词穷之际,也依然坚持不认可这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所谓的自己做主的婚姻。
应该特别指出的就是这次以汤显祖等人作为代表的明代中叶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中关于人性的觉醒,是不同于以往的、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情为本的“情—理建构”方式,这种方式在后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许多文学篇章中一脉相承,表现得更为明显:
先秦时期,人类的觉醒是指人作为整体的觉醒;
魏晋时期的人的觉醒指的是追求个人个性价值的觉醒,开始重视感性生命体验,求同存异;
盛唐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觉醒是人可以最大限度感性张扬,但是依然要靠政治理想的实现来论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和人生的成功度,因而李白一言不合就大发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背地里却还是做梦都想要实现政治抱负“直挂云帆济沧海”;
宋代更多强调的是感性生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的实现上,陆游的事业和爱情很能说明这一生命选择在当时的被认可度;
而明代中叶的这次浪漫主义思潮中人性的觉醒是体现在“人的存在是第一位的”,人应该作为个体本体拥有“具有合理性和开放性的情感”,性质上来说这才是“人本主义”的初期表象,当然距离真正的“个性解放”尚有更久远的历史进程。
现今《牡丹亭》也是各种艺术形式创作的源泉之一
一般而言,汤显祖和徐渭、李贽被认同为明代中叶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徐渭和李贽更为关注的是社会不合理的现实,如何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汤显祖主要以自己的创作来否定陈腐封建礼教和僵化的伦理道德,用《游园惊梦》来演绎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喜剧;在本质上来讲,他们努力的相同之处在于对于旧有观念的如何打碎和重建。
2024-04-08 17:36:43
2024-04-08 17:34:38
2024-04-08 17:32:33
2024-04-08 17:30:28
2024-04-08 17:28:23
2024-04-08 17:26:18
2024-04-08 14:02:32
2024-04-08 14:00:27
2024-04-08 13:58:22
2024-04-08 13:56:18
2024-04-08 13:54:13
2024-04-08 13:52:08
2024-04-08 13:50:03
2024-04-08 13:47:58
2024-04-08 13:45:53
2024-04-08 13:43:48
2024-04-08 02:11:29
2024-04-08 02:09:24
2024-04-08 02:07:19
2024-04-08 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