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小吃大盘点!
2023-12-16 03:13:01
太阳历的诞生
“······你灌溉田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欢度节日。要是你水流迟缓,植物就会停止生长,大地上的人们都会陷于贫困。当你河水上涨的时候,大地眉飞色舞,一切生物都欢腾,大家开口笑呵呵······ ”这是埃及人对他们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歌颂。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为什么呢?因为古埃及有得天独厚的水源,这就是尼罗河。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大部分国土是沙漠,尼罗河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埃及全境。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是古埃及人的生命线,每年7月中旬,尼罗河上游河水上涨,造成下游洪水泛滥,这种泛滥长达4个月。河水的长期泛滥形成了下游的冲积平原,从上游冲下来的植物、矿物等沉积于下游,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这片土壤就是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地。可以说,没有尼罗河也就不会有发达、成熟的古埃及文明。因此,在希腊时期,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直到现代,埃及的95%以上的人口也还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
尼罗河不仅为古埃及人提供了生活家园,而且为他们创造先进的文化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在天文学方面。古埃及著名的太阳历就是根据尼罗河河水的定期泛滥制定的。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然后流入埃及。在埃及境内,尼罗河6月份开始上涨,7月份到10月份是埃及的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朽植物和矿物质从南部浩浩荡荡冲向北部。由南流向北,这也是尼罗河的一大特点。洪水一路之上奔腾不息,灌溉着两岸干裂的土地。泛滥期过后,尼罗河的洪水就会慢慢的退去,经过洪水洗礼的农田里
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就好像是上了一次肥料。然后,从11月开始,古埃及人就到田地里进行播种,到第二年的3月或4月庄稼就长成了,这个时候就是古埃及人的收获期。这就是尼罗河两岸的埃及人一年里的劳动。尼罗河河水泛滥非常规律,它是定期泛滥的,而且每年的涨水幅度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即使偶尔有一定的出入,也差别不是太大。在古埃及历史上很少有尼罗河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难发生。这是尼罗河的一个显著特性。这一特性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因为只有固定的参照物,才能对天上的星象作详细的观察,才能制定历法,否则总是变换参照物,那怎么记录星象的变化呢。
既然尼罗河水是定期定量的泛滥,那么就需要对它的泛滥和退去的时间作准确的估计和判断,这样才能适时的进行播种、灌溉和收获,才能保证播种和收获的顺利完成,从而得到好的收成。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古埃及人迫切需要一种历法。古埃及人正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遵循时节,不耽误农时,在逐渐认识到了尼罗河的特性后,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泛滥的周期,才最终发明了太阳历。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于是他们把尼罗河泛滥的一个周期也就是365天定为一年。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空中的天狼星就会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大约是在6月15日。然后,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再加上5天作为节日,这样一年就是365天,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它诞生于6000多年前,这不能不说是古埃及人的一个伟大创举,这是古埃及人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
古埃及的太阳历在古代来说已经是相当准确的了。它一年有365天,与一个回归年,也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相比较,只有四分之一天的差别。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可能没有什么关系,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120多年就会有1个月的出入,再过730年的话,历法上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推进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要经过1400多年以后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重新开始轮回。所以,差别虽小,但长期的影响却很大。对太阳历法的这个不完美的缺憾古埃及人早就知道,但是这一历法已经使用了很久时间,难以纠正,所以只好由官方作临时性的调整,以符合农时。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朱里亚·恺撒在罗马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就是历法改革。以前罗马人使用的是太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周期制定的,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有时29天,有时30天,年为355或354天,并设置一个周期性的闰月。恺撒统治时期,命人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由恺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朱里亚历”或“恺撒历”。这种朱里亚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调整:它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设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他双月每月30天。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也就是后来建立罗马帝制的屋大维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月和11月定为小月,10月和12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
朱里亚历虽然比古埃及的太阳历先进了许多,但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与回归年相比它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过128年后又会相差一天。尽管如此,朱里亚历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这个历法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一直使用到公元1582年。直到16世纪下半叶,才由于时间上和宗教上的原因,对朱里亚历进行了修改。当时朱里亚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公元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的日期与实际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朱里亚历作进一步的改革,不仅是生产实践上的要求,而且是一个宗教问题,修改历法已经势在必行。
当时担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里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朱里亚历作了修改。将公元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公元158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每4年设1个闰年,400年共计要设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设97个闰年,从而在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年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而2000年又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列高里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列历或公历。也有人称之为西历,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称呼,因为这一历法起源于东方的古埃及。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人类最终会对这些缺陷进行不断的改进。
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后,朱里亚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是没有规定它的起点是哪一年。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 D. 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 C. 表示。这一用法在世界上得到了公认,它的使用一直持续了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中国以格列历为中国国家历法,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同时保留原来在中国十分流行的农历,也俗称“阴历”。在我国现在是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并行,以公历为主。
2023-12-16 03:13:01
2023-12-16 03:10:56
2023-12-16 03:08:51
2023-12-16 03:06:47
2023-12-16 03:04:42
2023-12-16 03:02:37
2023-12-14 21:19:23
2023-12-14 21:17:18
2023-12-14 21:15:14
2023-12-14 21:13:08
2023-12-14 21:11:04
2023-12-14 21:08:59
2023-12-14 21:06:54
2023-12-14 21:04:49
2023-12-14 21:02:44
2023-12-14 21:00:39
2023-12-14 17:26:55
2023-12-14 17:24:50
2023-12-14 17:22:45
2023-12-14 17: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