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子女3个智障,唯一正常的孩子患癌离世,谢晋一生比黄连还苦
2023-12-09 18:42:50
邯郸千古人文渊薮地
一座泱泱邯郸,就是一部浩浩经典。
磁山文化的发现,直接指明在距今8000多年乃至1万年,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进入人类文明的童年期。
毋庸置疑,早在距今万年左右的远古时期,磁山就是重要的人类活动中心。邯郸,夏时为先商民族发源地,商时为王都京畿之地,原来一切有自。
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8000年前。同时表明,邯郸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65年,山西侯马出土了一批竹简,后来根据竹简编纂的《侯马盟书》(侯马之盟发生在赵简子时代,作者注),为“邯郸”一名找到了久远的源头,其中多处出现“邯郸”。盟书中的“邯郸”写法是连体字,(左上“甘”左下“丹”,右“邑”)。同时,出土的大量赵国刀币上可见“甘丹”二字。
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邯郸”一词,说明最晚到殷纣王时期,“邯郸”作为城邑就已出现,而如果从武王伐纣算起,今日邯郸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
更令人骄傲的是,“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来一直沿用不改,这在中国文化史和地理史中更是孤例。
一
这是片神奇的土地,自古迄今,向来济济多士,贤才奔竞,人物灿若群星。
披览史册,代不绝书。以段干木、赵奢、赵胜、廉颇、赵武灵王赵雍、李牧、乐毅、蔺相如、毛遂、公孙龙、嬴政、赵高、荀子、毛亨、毛苌、戴德、戴圣、王莽、魏征……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人物腾跃于不同历史时期,将邯郸营造得人文炳焕,锦采霞披。
遍该经典、熟览四部的梁启超,对一武一文两位赵国人佩服殆尽,无限钦敬之情溢于笔端。他称赵武灵王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对荀子则盛赞道:“汉代经师,不问今文家、古文家皆出荀卿,二千年间宗派属变,一皆盘旋荀子肘下。”
在稷下学宫这个当时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化殿堂,荀子以其高超的学术造诣,超迈的文化身量,三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是大家公推的学术领袖。
公元前213年,出生于邯郸的秦始皇下焚书策、挟书律。幽深恐怖的一座大坑,焰炽烟高的一场大火,给中华文化带来了亘古未有的重大灾难,势将孔子苦苦整理并精心构建的文化经典彻底荡涤。大火熊熊,纸灰飞扬,一场浩劫在所难免。就在这时,两对儿赵国叔侄相继出现,他们以捍卫文化为使命,挺身而出,分别组成两个文化抢救分队,一队负责《诗经》,一队负责《礼记》。前一组叔侄名叫毛亨、毛苌,因了他们《诗经》得以保全;后一组叔侄名叫戴德、戴圣,因了他们,《礼记》发扬光大。
《诗》分多家,《礼》有众说,但自此四位邯郸人之手,遂各定于一宗。今天,所有人读到的《诗经》便是毛诗,所有人看到的《礼记》正是戴礼。
秦一统天下后,从赵地大规模徙民,被司马迁称为“富埒王侯”的冶铁大亨卓王孙不仅将邯郸的先进治铁技术带到了蜀地,同时也成全了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千古唯美故事。
《汉书·儒林传》给定一张汉初学术分布图:“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此时的儒学大家全部在齐、鲁、赵、魏之地,而当时的赵魏之地绝大部分就在今天的邯郸大地。
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得邺城,在邺建立别都。于是有了段干木游西河,师事卜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居于魏的佳话;于是有了公元前401年秦伐魏,出兵至阳狐(今大名东北)止步,因为有人告诫秦王:“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不可轻举妄动。”秦王遂停止对魏国用兵的佳话。这也反向证明,“退而穷居河济之间”的子夏所设教的西河,正是黄河西岸的大名、邱县、魏县一带。
《诗经》在这里得以复苏,《礼记》在这里再度繁兴,道理全在这里。
二
深扎的历史根脉与厚涵的人文底蕴息息相通。
成语遍布,典故丛生,邯郸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成语典故之都美誉,洵不虚也。
以曹操、曹丕、曹植为领袖的邺下文人集团聚集于三台,让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五彩斑斓。
建安是汉献帝都许后的年号,实则也是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然后一统北方的整个岁月。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约指公元196年至233年之间,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在社会由分裂动荡渐趋统一过程中,感叹“世积乱离,风衰俗怨”,以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以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向往开阔博大,追求率直自然。他们以质朴刚健的笔触书写时代,状绘人生,形成了胸拥苍生、慷慨悲壮的时代特有语言风貌,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独特诗歌美学意象。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曹操则是当之无愧的建安文学主将和开创者。《三国志》说他,“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等名篇至今传唱不息,脍炙人口。他以自己慷慨沉郁、直古悲凉、雄深阔大的诗作濡染了建安诗坛,影响深远。
建安文人群体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名为幕僚,实为挚友,同声相谐,联气并声,使得四言诗得以成熟,五言诗得以发展,七言诗从此诞生。“三曹”鼎立、“七子”雄发,踵接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传统,兴起了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遒劲阳刚、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曹操为曹丕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于是,曹丕以这一职位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罗织门下,形成集团,为诗人生存及文学活动开展大开绿色之门。
因钟爱文学,也因怀念亡友蔡邕,曹操战事频仍中,仍不忘谴使者怀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入匈奴,赎归董卓之乱后被南匈奴掳走的蔡邕之女蔡文姬至邺。这种温情让人感动,文姬归汉,文姬归邯。她回归的原来是这方热土。
谁能想到,璀璨了中国文学天空的王粲的《初征》、陈琳的《宴会诗》、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这些名篇丽什、佳构精制,竟然都写作于邺城,甚或都成于三台之上。
晋八王之乱中,因《平复帖》名闻天下的陆机兄弟死于从邺城前往洛阳征战途中,再也不能复闻华亭鹤唳的他,将最后的身影永久留在了邺城。
三
围绕“邯郸道”的诗话脍炙人口。
自东汉以降,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虽然凋零的邯郸在行政区划上已沦为蕞尔县邑,兵燹所过又屡屡使它焦土生烟,民不聊生。但因其贯穿南北、沟通东西的特殊地理位置始终没有改变,因而,左依邯郸驿,右傍丛台,哪怕户不满百、市小如集,但这里始终士女连衽,车马叠迹,酒肆林立,行客川流,樗蒲局鼎沸,游侠子横行。
“邯郸道”的最初命名权,可以上溯到汉文帝刘恒那里去。《汉书·张释之传》载:“从行至霸陵,上居外临厕。时慎夫人从,上指视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慎夫人是邯郸人,汉文帝在霸陵眺望时,指着新丰道(今陕西临潼东北)告诉她,这是往邯郸走的道路,从这里走去,就可以到达你的家乡。
邯郸道上终究没有出现能歌舞、擅鼓瑟的慎夫人归宁的俏丽身影,却迎来了梁武帝萧衍用慎夫人口吻而作的一首《邯郸歌》:“回头霸陵上,北指邯郸道。短衣妾不伤,南山为君老。”
从此,无数的诗人怀揣着各自的绮思遐想、悲吟嗟叹,沿着这条邯郸古道迤逦而来,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章: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琴。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引美人,诗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这是醉眼朦胧,在邯郸南亭观妓的李白;
“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这是千里求醉,斜卧邯郸客舍的岑参;
“远客无主人,夜投邯郸市。飞蛾绕残烛,半夜人醉起。垆边酒家女,遗我缃绮被。合成双凤花,婉转不相离。”这是解囊散金,邯郸酒寮中春意阑珊的王建;
“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日徐驱。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这是出使金国,长途颠簸,困卧邯郸的范成大;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这是游离蓟门后途经邯郸,与游侠少年结交的高适;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鞘。”这是深秋造访邯郸,酒后豪气干云,于城北射猎的王昌龄;
“赵女擫鸣琴,邯郸纷躧步。长袖曳三街,兼金轻一顾。有美独临风,佳人在遐路。相思欲褰衽,丛台日已暮。”这是慕名而来,道遇邯郸女子翩跹而行,情难自禁、心猿意马的陆厥。
……
一条里程甚短的古道,到处晃动着中国一流诗人的身影,铺满了韵律曼妙的隽永诗行。
四
公元550年,高洋逼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与己,北齐正式成立。但作为皇帝的高洋却与乃父高欢、乃兄高澄一样,仍常驻晋阳,途经滏口常年往来于晋阳与邺城之间。
滏口所在的鼓山一带,山石高耸,林木葱郁,泉水喷涌,蔚成大观。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兴建寺院,修筑行宫,用以礼佛、游玩歇息和消夏避暑。而且,此处山体石质优良,易于雕凿,崇尚佛教的高洋便下令在此修建宫苑,营造寺庙,开凿石窟。
南、北响堂山石窟分别开凿在鼓山南麓和鼓山西腰,两窟南北相距15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经文、雕刻。
北响堂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组,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第七石窟形制最大,俗称“大佛洞”。这个洞窟规模宏伟,雕刻精巧,菩萨笑貌如生,飞天欢乐多姿,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为北齐石雕艺术之杰作。
南响堂寺有石窟七座,随山势营造,分上下两层。下层华严和般若两洞形为支梯,中有方柱,后壁下凿有通道,以便礼佛时通行。龛内佛像虽遭破坏,但洞壁上佛典经文仍清晰可辨。
以云冈石窟为滥觞的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是普倡佛法的北魏孝文帝早期的产物,随着北魏迁都洛阳,龙门石窟继承并发展了云岗的艺术特征,再由高欢将东魏迁都邺城,响堂山石窟承接龙门艺术传统并继续发扬广大,它在中国石窟艺术从北魏向隋唐写实风格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无论石窟营造的时间,还是佛造像的造型变化、刀法特点,响堂山石窟都是中国北齐时期佛造像和石窟开凿的最具典型之作。它上承云岗、龙门早期柱式石窟风格,下开隋、唐三壁三龛式石窟风貌先河,572年落成的北响堂寺刻经洞,首创中国佛教刻经历史。这些都使得响堂山石窟与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道,越来越受到广泛的瞩目与重视。
坐落于涉县中皇山上的娲皇宫,也称娲皇庙,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女娲历史文化遗存,它被誉为华夏祖庙,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所在。
娲皇宫所处中皇山本就形胜极佳,又加上宫高以丽,参错连翠,环峰磋削,仰视巍楼高阁,若出霄汉之上,风光独特,景色宜人。
娲皇宫主体建筑为娲皇阁,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结构。登楼远眺,茫茫太行葱翠可喜,漳水如带宏阔远去,有登临天造地设之境之感。
其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倚崖凿险,阁体凌虚。八条铁索将阁楼与崖壁相系,将楼阁软性缚拽于绝壁峭崖。游客拾级而上,悬垂铁索因重力而拉紧,吱呀作响,绷如弓弦,楼体因之前倾,下视万丈深渊,人心莫不惴惴,千百年来而又安然无恙。因其楼体俯仰,随索而动,又被称为“吊庙”、“活楼”。其匠心巧制,别出心裁,被誉为古建筑史上的杰作。
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摩崖刻经。
其上刻经有《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十地经》凡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为研究佛教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
刊营规模之大,凿刻时间之早,无与伦比。崖上刻字,体为魏碑,锋藏势敛,银钩铁画,天下绝奇,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有天下第一壁经群美称。
五
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134座大大小小的古墓散布其间。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直到一些古墓大白天下之后,人们才明白,这是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墓群。
1920年当地村民修路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上世纪70年代陆续发掘了东魏尧氏赵君墓、高润墓、高湛之妻茹茹公主墓,一座极有可能是高洋、高湛、高纬三人中之一的帝王陵寝,以及号称“天子冢”的元善见墓,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弥足珍贵。
高润墓壁画“举哀图”的发现,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北齐时代的绘画风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页空白;
《兰陵王高肃碑》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
茹茹公主墓墓道两侧长达21米的彩色壁画,是东魏画迹的首次重大发现,所出土的形象各异、表情生动的陶俑、陶马、陶骆驼,其数量之多为国内已发掘北朝墓中仅见。而且,出土的两枚拜占庭时期东罗马帝国金币及外籍人形陶俑,对研究东魏时期东西方交往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证;
暂不能具体命名的北齐皇帝陵出土陶俑1800多件,其中有文吏、军卒、鼓乐手、乐舞人、仆人俑等,形象逼真,美轮美奂,排列成阵,气势壮观,有中国“小兵马俑”之称,其墓道壁画保存有320平方米之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
这些出土文物除可补充正史研究外,对洞察北朝雕塑、绘画艺术、仪表服饰,以及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等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六
邯郸道的腰脐部,横跨沁河,坐卧着一则寓言。它来自庄子。
《庄子·秋水》中,魏牟对“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的公孙龙说:“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魏牟,即魏夺赵中山后,封于中山国的魏公子牟;公孙龙,即以白马非马知名于世的赵平原君门客。两人均尖牙利口,能言善辩。庄子抬出他俩,无非是强化自己论述的坚实厚重与高不可攀。
由此直接产生了两条成语:邯郸学步,寿陵失步。
邯郸道北端,端踞着一篇小说。依据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的吕仙祠,占地约20亩,是一组体制宏伟、建造精良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也是一处名扬海内外的古迹胜地,它因“黄粱美梦”而名闻天下。
沿邯郸道踅步向南,在邯郸城西北的姜窑村,便依稀能够听到那首吟唱了千年的著名汉乐府——《陌上桑》。
一潭绿水盈盈漾漾,粼粼波光里映照着永恒的诗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一首豪情四溢,气吞万里,势压八荒的宋词——岳飞的《满江红》,就雄踞在邯郸道南端的磁州。
这首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才能吟唱的辞作,创作背景是作为抗金前线风烟滚滚的邯郸。
马头镇西有山,北宋时济源奉仙观道士贺兰栖真(世称贺兰真人)居于此,宋真宗曾赐其号“宗元大师”,此山因之名为贺兰山。据清康熙三十九年《磁州志》载:“贺兰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俊而蜿蜒起伏长亘二十里。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
收复汴京指日可待,然后西向马踏贺兰,继之沿邯郸道一路向北,扫河朔,荡上京,最后迎二帝,复宋祚,这是岳飞的光复之路,也是金兵南下进军路线的逆程。
位于磁州与邯郸之间的贺兰山,正是这条理想之中光复路上的一个战略要地,故在《满江红》中,岳飞特意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
作为人文渊薮,其瑰宝难以历数,更不可尽数。
红尘紫陌,暗闻歌吹隐隐;斜阳暮草,遥听征鼓动地。一切都已远去,一切还将来临,永恒的邯郸仍将叙写无尽的人文故事。
邯报融媒体记者韩鹏
2023-12-09 18:42:50
2023-12-09 18:40:45
2023-12-09 18:38:40
2023-12-09 18:36:35
2023-12-09 18:34:30
2023-12-09 13:29:09
2023-12-09 13:27:04
2023-12-09 13:24:59
2023-12-09 13:22:54
2023-12-09 13:20:50
2023-12-09 13:18:45
2023-12-09 13:16:40
2023-12-09 13:14:35
2023-12-09 13:12:30
2023-12-09 13:10:25
2023-12-09 08:22:30
2023-12-09 08:20:25
2023-12-09 08:18:20
2023-12-09 08: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