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进场有人离场 2023年闯入与消失的汽车品牌们
2024-01-20 18:20:39
现代、铃木、斯巴鲁都要倒闭了?别被某些汽车博主洗脑了!
失去中国市场后,国外车企反而过得更滋润?
2024 年年初," 比亚迪全年销量媲美‘南北大众’总销量 "的消息,让国人感到振奋。遥想当年,我国为了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惜以 " 市场换技术 " 吸引外资车企入华投资。
四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在国内外车企的共同努力下,现如今的中国车市体量趋于饱和," 淘汰赛 " 也拉开序幕。
2010 年前后,几乎是合资车企以及外资车企的狂欢时刻,除了本田、丰田、大众等主流合资车企加速扩张以外,以斯巴鲁、铃木等为代表的小众品牌,也迎来了销量爆发期。
2011 年,长安铃木年销量达 22 万辆,创下入华以来的销量历史纪录;
2009 年,斯巴鲁累计年销量达 3.5 万辆,成为当年中国进口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随后在 2011 年达到销量高峰—— 5.7 万辆;
2013 年,现代汽车在华累计年销量达 103 万辆,成功跻身 " 百万俱乐部 "。当时,拥有这一身份的车企,只有本田、日产、福特。随后,北京现代 2016 年销量达到顶峰—— 114 万辆,连续四年销量破百万。
无论是北京现代,还是斯巴鲁等小众品牌,均未能延续辉煌的战绩。例如,长安铃木 2018 年累计销量仅剩 3 万辆,并在同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曾经 " 百万俱乐部 " 成员北京现代,2023 年累计销量为 25.7 万辆。
据不完全估计,2018 年 -2023 年,至少有 6 家跨国车企陆续退出中国市场,包括铃木、东风雷诺、广汽三菱等。
一时间," 韩系车企败走中国 "、" 日系车企‘大逃亡’ "、" 铃木汽车即将倒闭 "、" 斯巴鲁跌落神坛 " 等消息,成为部分汽车博主哗众取宠的谈资、争抢流量的 " 利器 "。
不可否认,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车企们放弃中国市场确实可惜,但是失去中国市场,斯巴鲁等外资车企真的就难以维持生计?显然不是。
" 让本土车企先烧钱,等烧死了,现代汽车再来抢市场也不迟 "。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 2023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一番惊人言论,令人咋舌。在自主品牌形势一片大好,加上合资品牌在华被打压得节节溃败的反差下,杨洪海的 " 狂傲 " 也引起了不少汽车博主们口诛笔伐。
话不中听,但很现实。与部分汽车博主描述的画面—— " 外资车企离开中国市场后穷困潦倒 " 截然不同,外资车企依托全球市场,反而过得愈发 " 滋润 "。
以铃木为例,离开了中国市场后,铃木汽车开始转战全球其他市场,并收获了显著成功。由于印度市场与 20 年前中国市场高度相似,对小型、经济型车的需求旺盛。对于长年深耕这一领域的铃木汽车而言,印度市场无疑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汽车。
至此,铃木汽车在印度市场如鱼得水,甚至在印度乘用车市场上占有四成以上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销量排行榜中,前十名中有七款车型出自铃木。
2023 年全球品牌销量排行中,铃木作为前十车企中唯一没有在中国销售车型的车企,以 301 万辆的全年销量成绩位列榜单第十,仅次于比亚迪。另外,印度汽车工业协会于 1 月 12 日公布 2023 年印度汽车市场销量,较 2022 年增长 7% 至 5079985 辆,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这意味着,随着印度市场体量不断扩充,将为铃木汽车带来更高的销量增长。
出乎意料的是,现代集团 2023 年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 689 万辆,是比亚迪销量的两倍以上,位列榜单第三。除了高销量以外,现代集团的高利润也足以让国内车企羡慕。
全球主要上市车企 2023 半年净利润排行榜中,净利润为盈利状态的中国车企净利润总和为 397.56 亿元,而现代汽车一家的净利润就达到了 366 亿元。
" 小众品牌 "斯巴鲁,2023 年全年销量为 85.6 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近 70%,约 59.2 万辆。
事实上,杨洪海只是实话实说,铃木也没有因为离开中国反而越吃越 " 胖 "。在博主们眼中 " 快倒闭 " 的跨国车企,早已经开始挣起全世界人民的钱来。
在铃木、现代汽车、Stellantis 集团等跨国车企的眼中,中国只是一个市场,并不是唯一市场。
上述车企将发展重心转移,或者退出中国市场的背后,不外乎两大原因:一、车企生产的产品与国内市场需求不相符,产品滞销严重;二、跨国车企在技术上落后于中国品牌,无法吃到中国新能源转型的红利。
由于中国市场即使发展再快速,短期之内也不会影响跨国车企全球范围内燃油车的基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跨国车企在面对电动化转型时,大多是 " 应试 " 的态度。
当然,如果从长期角度出发,在如同 " 养蛊 " 式的中国市场内孕育的自主品牌,一旦出海,或将跨国车企按头捶打。
结合近期国外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反补贴调查,还是《新电池法》、《外国补贴条例》、《降低通货膨胀法案》等,都是在保护自家车企,争取转型时间。随着危机不断逼近,不少跨国车企都在积极备战,如加大与中国本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力度、投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等等。
总的来说,退出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而言并不会对基盘造成严重影响,更不可能会关门倒闭。不过,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领先水平,是目前跨国车企学习与合作的最佳对象。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
2024-01-20 18:20:39
2024-01-20 18:18:24
2024-01-18 00:09:52
2024-01-18 00:07:37
2024-01-18 00:05:23
2024-01-18 00:03:07
2024-01-18 00:00:53
2024-01-17 23:58:39
2024-01-17 23:56:24
2024-01-17 23:54:10
2024-01-17 23:51:55
2024-01-17 23:49:41
2024-01-16 18:22:04
2024-01-16 18:19:49
2024-01-16 18:17:35
2024-01-16 18:15:20
2024-01-16 18:13:06
2024-01-16 18:10:51
2024-01-16 18:08:37
2024-01-16 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