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姓网征婚 广州百姓网征婚交友
2023-09-12 10:54:14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视频,寒食节的由来故事200字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视频,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并介绍了古代祭祀活动的一些礼仪。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清明节的来历、习俗、禁忌等内容娓娓道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清明节的来来历》是一本适合3-12岁孩子阅读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有趣的儿童百科全书。本书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内容。
寒食节的来历是来自春秋时代,习俗是寒食禁火。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
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这也就是寒食节的来历了。
寒食节的文化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
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子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 春秋 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 重耳 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 介子推 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 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 绵山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介子推为他割股充饥,但在晋文公归国为君后的封赏时却把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也不愿争宠,与其母一起隐居在了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多次派人去请他回朝,都被回绝了,后来晋文公亲自去请他,也被拒绝了。
晋文公的手下出了个主意,都知道介子推是一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为了保护母亲而离开绵山。
但最终介子推与其母亲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后来愧疚,下令把这一天定成了寒食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这一天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这天大家会去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古人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吗?接下来,猫小帅就为大家介绍下清明节吧!
一、清明节的由来
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个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于国外,因为饥饿而昏迷过去,他身边的大臣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烤熟了喂给重耳,重耳才存活下来。十九年后,重耳登上晋国王座,想赏赐介子推,但介子推却带着老母亲隐居深山。重耳搜寻不到介子推,于是想放火烧山找出介子推,却不料把介子推烧死了。于是重耳十分后悔,便把那天定为寒食节。而寒食节与清明日期距离很近,便衍化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视频传送门 >>>
二、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
清明扫墓是清明的重要传统,家人会一起去祭扫,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记得和家人一起外出扫墓,但也要注意安全哦。
2.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节正处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家可以和亲人朋友一起结伴出去踏青郊游,呼吸下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享受下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3.植树
清明时节处于植物快速生长的季节,种植树苗成活率高。这一天大家会外出种植树木,不仅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也表达了对未来新事物的期许。
4.放风筝
风筝在民间十分流行,每年清新时节,人们会选择一个空阔的场地,把风筝放上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风筝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三、清明的古诗
古人对于清明节十分看重,其中也不乏一些关于清明的古诗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就是代表作之一,诗中描写了杜牧在清明春雨中的所见之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流传甚广。现在一起来欣赏下杜牧的这首《清明》吧!
视频传送门 >>>
小朋友们,想好怎么过清明假期了吗?
快跟着家人一起扫墓、踏青玩耍吧!
话说苏轼有篇著名的寒食帖,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寒食节的来历就是“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百家讲坛有讲过)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2023-09-12 10:54:14
2023-09-12 10:52:10
2023-09-12 10:50:05
2023-09-12 10:48:00
2023-09-12 10:45:55
2023-09-12 02:37:23
2023-09-12 02:35:18
2023-09-12 02:33:13
2023-09-12 02:31:08
2023-09-12 02:29:03
2023-09-12 02:26:58
2023-09-12 02:24:53
2023-09-12 02:22:48
2023-09-12 02:20:43
2023-09-12 02:18:38
2023-09-11 17:39:13
2023-09-11 17:37:08
2023-09-11 17:35:03
2023-09-11 17:32:58
2023-09-11 17: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