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熊百科 > 历史 > 正文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中新党与旧党的争执是啥

时间:2023-10-27 13:57

来源:奇熊百科

点击: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中新党与旧党的争执是啥


公元1069年2月,王安石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政事堂中的执政班子除了王安石一人之外,还是一班老臣,当时有个政治笑话,到处流传。佛教徒说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这个笑话说政事堂的班子也有“生老病死苦”。其中的王安石中年有为,生气勃勃,是生;曾公亮不想干了,数次告老还乡,是老;富弼称病不出,不想管事,是病;唐介多次与王安石争执,气愤病死,是死;赵忭从来正直敢言,这时看到安石事事变更,无可奈何,常常大呼几声“苦”字,是苦。这个笑话描述这些老臣无可奈何的样子,十分生动。
这些老臣很恼火,王安石也很恼火,就这样“生老病死苦”下去怎么行,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就在王安石担任副宰相的24天之后,创设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主持变法计划的主管机构,由陈升之与王安石共管其事。具体计划工作由王安石推荐吕惠卿、章惇、曾布这一批新人来承担。启用新人,王安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何尝不想网罗一批既有品德又有才情的有志之士,例如在1069年就曾经招致苏轼之弟苏辙在条例司作检校文字工作。但是这些有志之士都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苏辙因与吕惠卿意见不合,看不得吕惠卿急功近利的做法,就上书给安石,反对变法,最后外调为河南省推官。
为了鼓舞变法队伍的士气,王安石曾经提出过几句口号,后来被归纳为“三不足”之说,这就是“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传来传去,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法要缓和一点,有的说法要激烈一点。如果说得缓和一点,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并不惊人:
“天命不足畏”——一些自然现象,例如地震、天灾原与人事无关,用不着害怕。
“祖宗不足法”——祖宗建立的制度规章不可能长期不变,总会逐渐改进。
“人言不足恤”——我们办事既要考虑别人的意见,也不要害怕别人有意见而缩手缩脚。
对于那些性格保守,顾虑重重,不敢放手做事的人,“三不足”之说,很能起到一些鼓舞作用。我们相信,王安石在推动变法工作之初,一定会想方设法,鼓励自己的部下努力工作,不至于一开头就故意去激怒反对派,给自己找麻烦。但是在反对派中的一些小人有意渲染之下,采用激烈的说法,那听起来就很可怕了。
人们说王安石讲“天命不足畏”,那实际上是在提倡无法无天。王安石讲“祖宗不足法”是指祖宗的一切经验都不值得借鉴,王安石讲“人言不足恤”是指任何人的意见都不值得倾听。那么,变法者就成了无法无天,为所欲为,那天下不就大乱了吗?小人们这种激烈的说法一直影响到曹太后与赵顼之弟岐王赵颢,他们都在说:“王安石是在败乱天下!”尽管帽子大得吓人,但是王安石照样当他的宰相。足以说明当时的宋王朝并没有形成一派真正反对变法的力量。小人们的活动虽然使人心烦意乱,小鱼一时却翻不起大浪。只是由于赵顼的疏忽,年深日久,矛盾逐渐激化,小矛盾上升为大矛盾。于是,新党与旧党逐渐形成,党争也日趋激烈。
经过几年的较量,新党与旧党大致分化如下:

新党(即赞成实行新法者)
领袖:王安石
支持与附和者:吕惠卿、曾布、章惇、蔡确、王韶、范子渊、薛向、吕嘉问、陆佃、邓绾、曾肇、黄履、赵挺之、陈升之、王珪、韩绛、蔡挺。
旧党(即反对实行新法者)
反对一切新法者——司马光、吕诲。
反对三司条例司者——程颢、张戬。
反对青苗法者——韩琦、范镇、傅尧俞、富弼、欧阳修、吕公著、孙觉、李常、程颢、陈襄。
反对免役法者——刘挚、杨绘。(苏轼、范纯仁反对一切新法,独赞成免役法)
反对市易法者——韩川、文彦博。
反对均输法者——苏轼、苏辙、钱顗、李常、张戬。
反对保甲法者——王拱辰、冯京。
反对保马法者——人多不备录。
公元1069年。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荐吕惠卿主其事。6月,御史中丞吕诲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罢官。8月,知谏院范纯仁上书请免王安石职,被罢官。又苏轼也因上书反对变法,被罢官。9月,下诏推行“青苗法”。1070年2月,韩琦因反对“青苗法”被罢官。4月,御史中丞吕公著与赵忭、程颢皆因反对新法罢官。数日之间,谏官为之一空。9月,翰林学士司马光因反对新法而外调,10月,翰林学士范镇因反对新法而致仕(退休)。1071年7月,御史中丞杨绘,监察御史刘挚因反对新法罢官。经过3年左右,青年皇帝把一批不同政见者全都外调或罢官,逐出朝廷。这样,不同的意见完全失掉了交流、切磋的机会,双方越走越远,直至北宋亡国。
王安石头脑极为清醒,他绝不相信“天命”,但是遇巧的是,一些天象(自然现象)却偏偏和他开玩笑。1068年他到京师,与青年皇帝见面,这年从7月到11月,京师一再地震。此后在新法陆续颁布之时,不断出现异常现象,例如京东风暴成灾,陕西华山崩裂,此后又连年干旱,用各种方法求雨都不见效。赵顼为此忧心忡忡,正在这时,有一个管城门的小官郑侠向皇帝上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所绘的是在“青苗法”推行以后,连年干旱,农民还不出贷款,被迫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啼饥号寒,惨不忍睹。皇帝看了,大受震动。他先以为,他的坚持变法,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现在看到老百姓痛苦至此,对于变法的信念不免有所动摇。加上这个郑侠又在向皇帝打包票,说是只要下诏停止推行“青苗法”等新法,十日之内,天必下雨。如不下雨,请砍我的头,以谢王安石。这个郑侠与王安石并无私人恩怨,他实在是看老百姓太痛苦了,才冒死站出来说话,宁肯输掉自己的脑袋,也要求停止新法。他至少是没有私心的。皇帝看了《流民图》,彻夜难眠,第二天就下旨,暂停推行新法。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诏旨下达的当天,满天乌云滚滚,接连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城郊几十里的老百姓,一片片的拜伏在泥泞之中,高呼万岁!这一场早不来迟不来的大雨,真是要了王安石的命。新法一停,甘霖立至,这不正好说明天意不要王安石执政,不要新法推行么!这个古今少有的不畏天命的拗相公王安石竟然被他的政敌们以“畏天命”为理由所击倒,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青年皇帝绝不甘心变法一事就此收场,但是当时的舆论对于新法的推行极其不利,至少要略作让步,然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经过短时间的磋商,君臣们作出了如下决定:王安石因言官批评者太多,坚决自请离开相位外调,出知江宁府。由韩绛代他为相,吕惠卿副之。各项新法虽已暂停,不久又陆续恢复。1074年4月,王安石前往江宁府上任。京城的变法班子立即掀起了内讧。野心家吕惠卿引用亲族吕升卿、吕和卿树立个人势力,争夺大权。宰相韩绛等人坚决反对,要求王安石回京复职,赵顼也认为,只有依靠王安石,才能对变法班子进行整顿,1075年2月,安石回到京师。在安石的支持下,皇帝大刀阔斧整顿了变法班子,发现吕惠卿不少贪污弄权的事实,将他贬出京师。但是经过吕惠卿把持了几个月之后,君子都被赶走,新进者都是小人,风气既已变坏,以后的整顿工作也就越来越艰难。
1076年,安石因爱子王雱病逝,哀痛过分,以致病倒,再请罢相回到江宁养病,赵顼只好同意。安石从1068年来京,受到皇帝信任,独掌大权,前后达9年之久。但是波澜起伏,壮志难酬。最后心力俱疲,只好引退,回首往事,感慨万端。最使人痛心的,是原有不少诗友、文友、道义之交、莫逆之交,却在变法的争论中成为政敌,几乎终身不再往来。结果事业难成,友谊又失,悔恨终生!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西辽历史介绍 西辽灭亡过程 AD1124-AD1218

​西辽历史介绍 西辽灭亡过程 AD1124-AD1218

西辽历史介绍 西辽灭亡过程 AD1124-AD1218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 历史 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历三世三帝二后,享国八十八年。亦称哈剌契丹或黑契丹,第二个...

2023-10-27 13:54:48

​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胡太后垂帘听政做了什么事情?

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胡太后垂帘听政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晋灭亡后,北方分裂了一百多年,最后...

2023-10-27 13:52:32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孝文帝迁都有什么目的?北魏孝文帝,接下来 历史 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 历史 真相,一起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

2023-10-27 13:50:17

​突厥汗国是怎么分裂的?

​突厥汗国是怎么分裂的?

突厥汗国是怎么分裂的? 公元552年左右,突厥汗国横空出世。 那以后短短三十年时间里,突厥人不断开疆拓土,疆域版图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

2023-10-27 13:48:02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历史介绍 周人以小邦的地位战胜 历史 悠久的商王朝,这自然是超乎周人意料的。周人不得不从制度和宗教诸方面加以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周人反思结果就是政...

2023-10-27 13:45:47

​白马驿之祸发生背景

​白马驿之祸发生背景

白马驿之祸发生背景 盛唐 唐朝 ,这个曾辉煌一时的朝代,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实际上, 唐朝 衰败的信号早有显现,然而因为统治者的无能,朝廷的内忧外患,使这个国家最终走向...

2023-10-27 11:41:26

​敖汉部蒙古为何与清朝通婚54次?敖汉部蒙古和清朝什么关系?

敖汉部蒙古为何与清朝通婚54次?敖汉部蒙古和清朝什么关系? 自古,联姻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大到国家层面,小到部落甚至个体,无论中外,莫不如是。说到底,无非是联姻是...

2023-10-27 11:39:11

​王莽是如何一步步架空西汉建立新朝的?

​王莽是如何一步步架空西汉建立新朝的?

王莽是如何一步步架空西汉建立新朝的? 王莽在 历史 上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觉得王莽的篡汉行为是“巨奸”,但也有人觉得王莽是 历史 上首位社会改革家,是一位非常有远见...

2023-10-27 11:36:56

​明朝两大机构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明朝两大机构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凡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

2023-10-27 11:34:41

​古代中国统治者的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国统治者的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国统治者的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 历史 小编一起看下去。 皇帝,在 古代 中国是最高统治者,...

2023-10-27 11:32:26

​宋金之变是怎么回事?宋金之变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

​宋金之变是怎么回事?宋金之变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

宋金之变是怎么回事?宋金之变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金之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112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麾下猛将完颜娄石,由安肃门进...

2023-10-27 11:30:11

​秦朝的军事力量怎么样?秦朝的兵器都有哪些?

​秦朝的军事力量怎么样?秦朝的兵器都有哪些?

秦朝的军事力量怎么样?秦朝的兵器都有哪些? 秦王朝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帝国。早在秦未统一前,商鞅就通过变法就确立了秦国的军事帝国性质。在当时的秦国,国民基本上没有精神生...

2023-10-27 11:27:56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诸葛亮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诸葛亮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 小编给大家带来 诸葛亮 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表面来看,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的...

2023-10-27 11:25:41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 《资治通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

2023-10-27 11:23:26

​天津事变爆发的原因

​天津事变爆发的原因

天津事变爆发的原因 1931年11月8日,日本侵略者在天津纠集一伙乌合之众,制造了一起武装暴乱事件,史称“天津事变”。这伙人不穿军装,没有番号,所以习惯上又称之为“便衣队暴...

2023-10-27 11:21:11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不同于今日时装的五颜六色,古人衣服的颜色并不多,这与 古代 纺织和印染技术不发达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齐桓...

2023-10-27 09:16:51

​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有哪些?

​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有哪些?

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有哪些? 西汉 王朝作为我国封建 历史 上第二个出现的朝代,一直以来,都被后世认为是最正统的王朝。 所以后世在创立政权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正...

2023-10-27 09:14:36

​五胡十六国各国历史介绍

​五胡十六国各国历史介绍

五胡十六国各国历史介绍 五胡十六国时间轴 自西 晋惠帝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 匈奴 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共一百三十六年,...

2023-10-27 09:12:21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 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 唐朝 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 唐朝 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

2023-10-27 09:10:06

​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原因及背景  西安事变的结局及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原因及背景 西安事变的结局及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原因及背景 西安事变的结局及历史意义 1936年12月4日, 蒋介石 只带少量随员再度来到西安,亲自督战。“行营”设于西安以东三十公里的临潼华清池。 西安城内以...

2023-10-27 09: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