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熊百科 > 历史 > 正文

​汉朝吴楚七国之乱为何会发生?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的区别

时间:2023-10-27 05:34

来源:奇熊百科

点击:

汉朝吴楚七国之乱为何会发生?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的区别

个人认为,汉朝的“七国之乱”是仅次于西晋八王之乱”的一次诸侯王叛乱。不过好在是“七国之乱”虽然规模很大,但并未对汉朝造成根本上的影响。

晁错提议的《削藩策》在史书中有记载,但只是一段话,应该不是全文,“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余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濞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天子之郄,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后人喜欢对历史提出许多假设,假设没有晁错的《削藩令》,那么类似于“七国之乱”的事情还会不会发生在西汉?这件事,确实不好说。虽说历史没有假如,但我们还是可以闲扯一下,毕竟我是个娱乐型而非专业型的历史爱好者。

u=6336702,4100085496&fm=21&gp=0.jpg

先说削藩的重要性。

要知道,后来汉武帝时能将全国上下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指哪打哪,高度的中央集权就是先决条件。如果中央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控制地方政府,那汉武帝的志向再远大,终其一生也难以完成他后来所成就的伟业,而是会将其大部分精力放在加强中央集权上。强行削藩的时机也恰到好处,文帝时太早,武帝时太晚,景帝时刚好。纵观西汉诸位皇帝,野心和志向最大的就是汉高祖和汉武帝两个人,对于武功方面的追求汉武帝则更加的偏执狂热,这是汉武帝以后的西汉帝王中无人能及的。《削藩策》和后来的《推恩令》目的都是削藩,但方法不一样,作用和负作用也不一样。《削藩策》像是打屁股针,打的时候又疼又麻,但效果很明显;《推恩令》像是打吊瓶,打的时候不痛不痒,可想要见效不打个几天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如果景帝时没有强行削藩,那这件事就要留给汉武帝做。如果汉武帝强行削藩,那可能其在位时期就没有机会和国力去开疆拓土;如果汉武帝依然用了《推恩令》,那汉武帝一朝的时间也不会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强大的地方政权。那么即使在汉武帝时中央政府完全盖过了地方政府,后来的帝王也没有谁能做到汉武帝的不世武功,毕竟这般的东征西讨,是需要民生和国家健康作为代价的,武帝之后的西汉诸帝,都不会忍心如此。接着想象下去,汉朝没有能将强大的匈奴重创,国家大小战争不断,汉武帝也没有奠定中国版图……大家随意想象。

换个思路说,如果汉景帝时期没有为儿子拔掉那么多刺头,恐怕年轻的刘彻在登基后也驾驭不了那几位刘氏枭雄,极有可能景帝之后的皇帝就都不是刘邦的那一支了,因为当时有那么几位诸侯王,实在太过强大了,而且随着几位诸侯王的强大,僭越之举也愈发明显,这个后面再说。

所以说,汉景帝时期削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如果当时有更加聪明的人想到《推恩令》,七国之乱也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就算晁错没有鼓动汉景帝强行削藩,九成也还是会有诸侯王竖起反旗,只是规模不会如此庞大罢了。但引起七国之乱,晁错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晁错的《削藩策》中很明显的就看出了其立场,必须削藩,而且必须打仗,早打早算完,注定不能走到最后还不如干净利索的分手。所以,有晁错这么一号宁折不弯的主,“七国之乱”的发生看起来也像是上天注定。

晁错这《削藩策》里提到三个诸侯王,一个是齐悼惠王刘肥,一个是楚元王刘交,最后一个是吴王刘濞。晁错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感觉刘氏江山不稳定,便封了三位刘氏子弟为王,一起来维护这个刘氏江山,这仨人的封地就占了近一半的江山。最强的齐国已经被吕后砍了几刀,又被汉文帝进一步分封削弱;楚国是这三个封国里实力最弱的,本来就只有四十多个县,后来又因为刘交的孙子刘戊在薄太后丧礼期间跟姑娘乱来,已经被晁错逮住削了一个郡。最后就是吴王刘濞,晁错也将矛头直指刘濞,并且提到了“今吴王前有天子之郄”,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吴国的实力在诸侯王中最为强盛,没有之一。即使是刘武的梁国,比起吴国也是不及。而且诸侯王中最有理由造反的,也就是吴王刘濞了,因为刘濞和刘启两人有杀子之仇。

这事还要追回到文帝时期。刘濞和刘恒两人是堂兄弟,所以吴太子和当时的皇太子刘启是同辈。有次吴太子进京朝见,闲暇之余与刘启饮酒下棋,两个小青年都是年轻气盛,一个贵为储君,一个山高皇帝远平时跟土皇帝无异,平时极少有人敢忤逆自己,所以在下棋的时候两个人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刘启在自己的地盘底气硬,抄起棋盘就朝吴太子砸了过去。你想想,西汉那会儿还没有纸棋盘,不是石刻就是木刻,皇太子用的棋盘,那怎么也是个玉石的吧?一砸过去,还能有好?所以当场吴太子就被砸死了。这也能看出刘启的性格,换做刘恒年轻时,再气盛也干不出这事。

吴太子被砸死之后刘启也懵了,完了,是我激动了。刘启随即就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由父亲解决。刘恒一听这事,完了,是我儿子激动了,只能我想办法解决了。刘恒是个仁善之辈,老百姓受刑都心中不忍,更何况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无奈之下,刘恒只好尽力安抚吴王的心情,将吴太子的遗体送回了吴国安葬。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心情都不用想了。当吴王刘濞看到自己儿子尸体的那一刻,去你的君上臣下,你儿子是人杀了人不用偿命,我儿子就不是人了?就刘濞这暴脾气,当场就发飙了:“天下同姓一家,既然死在长安那便应该葬在长安,何必再送回吴国!”接着刘濞又将自己儿子的尸体送回了长安……吴太子也算倒霉,这才真是死了都不得安宁。

u=3650745607,3982795497&fm=21&gp=0.jpg

自打这事之后,吴王就开始越来越跳了。什么臣子该有的礼节一并抛到脑后,从此也不再进京朝见,总是称病不往。傻子都能知道吴王是在赌气,后来刘恒逮住个吴国的使者一唬,那吴国使者才承认:“吴王不来朝见确实并非抱病,而是之前朝廷抓了几个吴国的使者,吴王担心才称病不来,毕竟俗话说‘察见渊中鱼不详’。何况朝廷已经知道了吴王在装病,所以吴王更是害怕,现在装病也是无奈之举。希望皇帝能捐弃前嫌,重新给我们大王一次机会。”

刘恒本就是温良之人,又觉得自己有愧于吴王,便放走了吴国使者,并赐予吴王几、杖,允许吴王不再进京朝见。不过刘恒越是对刘濞放纵,刘濞便越是无所顾忌。虽然文帝一朝有刘长之鉴,却也并没有让刘恒长记性。人的所有毛病,都是被惯出来的。刘濞也就这么被文帝惯得渐渐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回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封刘濞为吴王之时,曾预感五十年后“东南有反”,并说刘濞有反相。那时的刘濞还年轻,叩头连称“不敢”。时过境迁,皇帝已经从自己的叔叔变成了自己的侄子,吴国也成了最强大的诸侯国。现在的刘濞,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当时的吴国不仅政府有钱,老百姓也个顶个的有钱,再加上吴地民风彪悍,当时出了关中地区别没有哪里可以与吴国相媲美了。

之前说过,邓通和吴国铸造的钱币,瓜分了整个货币市场。邓氏钱靠的是精,吴国的钱靠的是多。吴国的豫章郡出产铜矿,就像如今拥有石油的中东国家,只要你有点技术就能坐地生钱。西汉三大手工业,煮盐、冶铁、纺织,都很赚钱。前两者放在某美食纪录片里就叫“大自然的馈赠”,吴国靠海能煮盐,又不缺矿山,所以当时的吴国富得流油。

能被刘邦派到边疆镇守一方,自然不会是昏庸之辈。刘濞也是个很棒的诸侯王,仗着有海有矿不缺钱,便取消了国家的赋税。老百姓们干多少得多少,自然是比别的地方更有干劲生产力更高。如果只是取消赋税也就罢了,刘濞还喜欢有事没事的赏赐一下平民,所以当时吴国的百姓们幸福指数很高,刘濞在吴国也十分有威望。不仅如此,刘濞还十分爱才,不管什么什么样的才他刘濞都爱。贤名在外的人才刘濞会每年按时慰问,流亡到吴国的罪犯以及亡命之徒,刘濞也都收拢至旗下。又有实力又有人心,也难怪会被晁错当做中央政府的头号劲敌。

刘濞是个谨慎之人,开始并没有想要急着竖起反旗,就连朝廷后来一下削了吴国的豫章和会稽两郡,刘濞都暂时地沉住了气。然而晁错的步步紧逼,终于让刘濞丧失了最后的冷静。

晁错有足够的智商看得到少有人能看到的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情商去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景帝刚一同意削藩,晁错立马就开干了。削了楚国的东海郡和吴国的会稽、豫章两郡外,还找借口削了赵国的河间郡及胶西的六个县,这四国后来也都成了七国之乱的主角。本来晁错的削藩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没问题的,然而晁错实在太激进,根本不给诸侯王喘息的机会,又进一步筹划着削减吴国的封地。

此时的刘濞得知晁错又要削减自己封地时,只是冷笑一声。既然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悬崖,那我又何必再退。谢谢你,晁错,是你帮我下定了反叛的决心。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天京事变爆发后 丰帝和清朝各路将帅有何反应

天京事变爆发后 丰帝和清朝各路将帅有何反应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剧烈的动荡,统治者之间互相残杀。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闲着,在对天京事变有了了解之后,...

2023-10-26 22:56:03

​隋唐时期的处士有何特点?

​隋唐时期的处士有何特点?

隋唐时期的处士有何特点? “士”是 古代 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在 历史 上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下面 历史 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2023-10-26 22:53:48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战国初期,魏文侯让李悝担任宰相,实行自己的变法大业,李悝在任期间,得到了统治者和同僚的大力支持,李悝的变法是成功的,魏国在李...

2023-10-26 22:51:33

​十六国历史之前秦历史介绍 AD351-AD394之二

十六国历史之前秦历史介绍 AD351-AD394之二 386年九月,苻坚被杀的消息才传到凉州,前秦将领吕光听到噩耗,悲痛欲绝,他命令所部为苻坚披麻戴孝。十月,吕光宣布改元太安。十二月,...

2023-10-26 22:49:18

​古代的“宗族”是怎么形成的?东晋时期的宗族门阀势力有多大?

​古代的“宗族”是怎么形成的?东晋时期的宗族门阀势力有多大?

古代的“宗族”是怎么形成的?东晋时期的宗族门阀势力有多大?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 古代 的宗族门阀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古代,宗族群体早于封建皇权,是它们的存...

2023-10-26 22:47:04

​司马越为何能终结"八王之乱?

​司马越为何能终结"八王之乱?

司马越为何能终结"八王之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 历史 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 八王之乱 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西晋 五十年,有一半时间...

2023-10-26 22:44:48

​北洋军阀历史及相关名人和军队介绍

​北洋军阀历史及相关名人和军队介绍

北洋军阀历史及相关名人和军队介绍 北洋军阀著名人物有:湘军曾国藩,淮军李鸿章,定武军胡燏棻,自强军张之洞,北洋陆军和新建陆军 袁世凯 。 下面小编一一来给大家介绍人物和...

2023-10-26 22:42:34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隋朝科举制度历史介绍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隋朝科举制度历史介绍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隋朝科举制度历史介绍 隋文帝杨坚舍弃了九品中正制,改创科举制,从而推进了朝廷选官机制的公平性,也提升了各个官府的办事效率。科举制在...

2023-10-26 22:40:18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杞国历史介绍 杞国历代国君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杞国历史介绍 杞国历代国君简介 杞国是中国 历史 上自商王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 商朝 ,其间时...

2023-10-26 22:38:03

​清代法律对哪些人有优待政策?

​清代法律对哪些人有优待政策?

清代法律对哪些人有优待政策? 封建专制时代,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平民和官僚之间,在很多方面也所体现。量刑轻重,往往会考虑到双方的等级身份。此外...

2023-10-26 22:35:48

​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介绍 吐谷浑民族历史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介绍 吐谷浑民族历史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介绍 吐谷浑民族历史简介 吐谷浑,遗失的草原王国 吐谷浑 吐谷浑,这原是一个人名。他是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涉归的庶长子。《晋书》记载:“吐谷浑,慕...

2023-10-26 11:35:08

​明神宗是如何处理梃击案的

明神宗是如何处理梃击案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毅宗朱由检于绝望之中第二次登上煤山,在最后一次俯瞰了他的皇宫和江山后随即用三尺白绫结果了自己、终结了大明。 虽然从大明...

2023-10-26 11:32:53

​古蜀国的起源与兴亡历史介绍

​古蜀国的起源与兴亡历史介绍

古蜀国的起源与兴亡历史介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1986年,三星堆考古实现重大突破,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轰动海内外,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四川达州人)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挥...

2023-10-26 11:30:38

​蒋介石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蒋介石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蒋介石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和 蒋介石 有很大的关系,蒋介石作为 国民党 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更是影响到整个中国近代 历...

2023-10-26 11:28:23

​南宋历史战争年表

南宋历史战争年表 南宋:1127年-1279年 1127年宋高宗建炎元年赵士珸以义兵复洺州之战邵兴抗金起义五马山抗金起义八字军抗金起义梁兴抗金起义金军三道攻南宋之战(中原战役)红巾...

2023-10-26 11:26:08

​战国七雄之赵国历史简介 BC403-BC222

​战国七雄之赵国历史简介 BC403-BC222

战国七雄之赵国历史简介 BC403-BC222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其国君嬴姓(少昊氏之后),赵氏(赵城叔带之后)。赵之先...

2023-10-26 11:23:53

​唐朝女子一天都做些什么?

​唐朝女子一天都做些什么?

唐朝女子一天都做些什么?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 唐朝 女子一天都做些什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很多人好奇, 古代 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WiFi,没有王者荣耀等游戏,...

2023-10-26 11:21:38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 爆发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文学革新运动,由胡适...

2023-10-26 11:19:23

​东汉十常侍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东汉十常侍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 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常侍之乱是引爆东汉帝国的炸弹,是东汉帝国政治斗争的集中爆发点。不...

2023-10-26 11:17:08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上的名词盘点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上的名词盘点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上的名词盘点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

2023-10-26 1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