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刑是怎样实行的?盘古十大最恐惧的极刑方式
2023-07-11 14:38:49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朝代背景介绍)
现在,很多人都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但是,《红楼梦》问世时,无论是以抄本形式流传还是刊印发行,均未署作者名字。
考证学家胡适大力鼓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的根据是什么呢?
主要源自于《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大段游戏笔墨。
该段笔墨以煞有介事的样子大谈《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石兄撰写、空空道人抄录、东鲁孔梅溪改书名,最终被“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从逻辑上讲,曹雪芹的“披阅”和“增删”工作只是个编辑者,不能算是作者。
好吧,既然您要说“披阅”和“增删”的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那曹雪芹就算是个作者吧。
但石兄、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曹雪芹这些名字一看而知是虚构的名字,而且,作为一部用“假语村言”掩护“真事隐去”的隐语小说,作者又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写在书里呢?
所以,早在2016年,老覃曾写过《“曹雪芹”是真名还是笔名?曹雪芹墓石现世,使真相更加扑朔迷离》一文,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如果坚持说《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的话,那么,“曹雪芹”只能是一条假名、笔名,绝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名字。
非但《红楼梦》作者的真实名字不但不可能是“曹雪芹”,他也绝不可能姓曹。
我们看,《红楼梦》第二回里把曹操说成“大恶”之人,将之与桀,纣,王莽,安禄山,秦桧等人并列,说这些人“皆应劫而生者”,其憎曹、恶曹之意,贯通纸背,绝非一个曹姓儿孙做得出来的。
可笑的是,胡适不但认为“曹雪芹”是真名,还考证出这个“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
但《红楼梦》是不避“寅”字之讳的。
作者在第二十六回,通过薛蟠讲春宫画,把“唐寅”说成“庚黄”。
这是公开的指“寅”为“黄”,公开戏谑。
实际上,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里面都记有曹寅的家谱,曹寅的亲生儿子曹顒死的时候并未生有儿子,他的养子曹頫的儿子里也没有叫曹雪芹的。
所以,“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只能是一条笔名,绝非真名,并不姓曹,与江宁织造曹寅家毫无关系。
话说回来,现在流传下来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书。但从“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来看,这个笔名叫“曹雪芹”的人,他在生前是应该写完了全书的。不然,你书都没写完,就用十年时间翻来覆去地修改前面八十回,这根本说不通啊。
有人根据甲戌本第一回里面脂评的说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书还没写完,这个笔名叫“曹雪芹”的人悲惨死去了。
关于脂砚斋这个人,老覃也写过《脂砚斋是曹雪芹的情人?叔父?堂兄弟?都不是,而是一民国文士》,极其认同新红学研究者欧阳健的说法,即脂砚斋应该是民国的一个文士。
既然只是民国的一介文士,那么,他的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作为事实依据。
话说回来,“曹雪芹”既然已经写完了全书,那么,后半部哪去了呢?
老覃在早年写的《曹雪芹写了后四十回吗?写了,书稿被这个人找到了》一文中提出猜测,后半部其实就是程伟元发现并最先刊印发行、并长期被人们误认为是高鹗续写的四十回本。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猜测。
有另一种说法,说“曹雪芹”写完的后半部并不是四十回,而是三十回。
曾经,清代的富察明义写有一本名为《绿烟锁窗记》的诗集,里面收录有二十首题咏《红楼梦》的诗。其中有一首是写黛玉的最终归宿,末两句为“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意思是说,如果黛玉不是患重病死了,她是可以和宝玉结婚的。
这显然与传世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即含程伟元补刊40回本)里写黛玉在怨恨宝玉的情绪中咽气是不同的。
近代篆刻家、考古家褚德彝在《跋幽篁图》中也提到,他在宣统年间在晚清重臣端方家读过一部《红楼梦》抄本,里有“宝钗以娩难亡”,宝玉“迄潦倒以终”等情节,也同样与传世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不同。
端方被刺之后,他所收藏的《红楼梦》抄本就不知所终了。
1942年,一个名叫儿玉达童的日本教授在北大的一个《红楼梦》报告会上,对研究《红楼梦》的北大学生张琦翔说,他们日本有一个版本叫“三六桥本”,是三六桥先生生前收藏的藏书的一种,写的是《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只有后三十回,里面有宝钗难产而卒、湘云再醮宝玉、探春远嫁、妙玉为娼、凤姐被休弃等情节。
三六桥先生是浙江杭州驻防的旗人,属满洲正白旗,姓钟木伊氏,汉字姓为张,名三多,自号六桥。
它的官一度做到盛京副都统兼守护大臣,喜欢收藏,和端方交好,即他所收藏的、后来被传入日本的“三六桥本”,很可能和端方收藏的版本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很可能流落到了日本,被日本人所收藏。
不过,也有人提出怀疑,说“三六桥本”可能属于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所记的“旧时真本”一类续书。
其根据是儿玉达童在对张琦翔讲述“三六桥本”所写情节时,由于其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不得不边讲边在黑板上写字加以辅助。
在讲湘云和宝玉结婚时,写了“结缡”两个字;在讲宝钗死于难产时,写了“难产”和“分娩”两组词;在讲探春远嫁给外藩时,写了“杏元和番”四个字……
质疑者认为,“杏元和番”的出处是清代乾隆中期的小说《二度梅》,该书里面有 “陈杏元和番”情节。
而脂批里明确指出“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七年的“壬午除夕”。所以,“三六桥本”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
这种质疑,貌似合理,其实是违背常识的。
因为,“杏元和番”四个字只是出自儿玉达童之手。儿玉达童的口语表述词难达意,即随手写出自己所掌握的汉字、词来加以说明,未必是摘自于“三六桥本”书中。
比如他在前面写的“结缡”一词,该语出《诗·豳风·东山》中的“亲结其缡”,“三六桥本”中未必会出现这个词。
再者说了,所谓的“曹雪芹”,其身份神秘莫测,绝非胡适等人所说的江宁织造曹寅之嫡孙。
其生卒年已不可考;而所谓的“脂砚斋”,极可能是民国时代一潦倒落魄的文士,“曹雪芹”在“壬午除夕”“泪尽而逝”的说法可能并不成立。
因此,这个“三六桥本”,还极有可能是“曹雪芹”写下的原稿。
2023-07-11 14:38:49
2023-07-11 14:36:46
2023-07-11 14:34:43
2023-07-15 21:48:16
2023-07-15 21:14:12
2023-07-11 14:28:33
2023-07-11 14:26:30
2023-07-11 14:24:27
2023-07-11 14:22:24
2023-07-11 14:20:21
2023-07-11 14:18:18
2023-07-11 14:16:14
2023-07-11 14:14:11
2023-07-11 14:12:08
2023-07-11 14:10:05
2023-07-11 14:08:02
2023-07-11 14:05:59
2023-07-11 14:03:56
2023-07-11 14:01:52
2023-07-11 13: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