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双卿:才貌双绝却命薄如纸,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2023-08-19 15:51:53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临死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604年,创造“开皇之治”的隋文帝离奇驾崩,死因不明。其次子杨广即位,史称“隋炀帝”。
杨广登基后,踌躇满志,打算作出 “千古伟业”留给后世。登基一年后(大业元年),契丹南侵,杨广派韦云起率军抵御,隋军以迅雷之势冲向契丹大营,4万余人,契丹元气大伤。
又过了一年(大业二年),杨广派大军攻打南方占城(越南境内古国),虽然隋军损失惨重,但隋朝最终占领了占城,杨广的统治已经深入中南半岛。
三年后(大业四年),西域吐谷浑和高车两国交战,杨广趁机灭掉吐谷浑,要不是吐谷浑可汗步萨钵逃亡,这个古国可能就此覆灭。
两年后(大业六年),隋炀帝派遣使者两度出使琉球(台湾和琉球群岛),要求琉球称臣。琉球不答应,隋炀帝派兵攻打琉球,大军凯旋,隋朝的疆域又一次东扩。
从杨广登基初期的战绩来看,他对扩展隋朝疆域,对促进民族的融合,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另外,杨广重建洛阳皇宫,开凿京杭大运河,这些功劳都不可忽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巍巍大业之下,杨广的“丰功伟绩”背后也有骄奢淫逸的一面。杨广大兴土木、强征民夫、广纳宫妃,隋朝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杨广,从当年的踌躇满志,已经变得“不可一世”。
大业八年,杨广率领113万大军强征高句丽,沿途调集民工修路筑桥、押运粮草,苛政如猛虎,百姓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杨广却惨败而归。杨广并不死心,穷兵黩武,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竟都败给了高句丽。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业十一年,杨广到长城附近巡幸一番,不想,突厥突然兵临城下,杨广被突厥围困于雁门关,若不是始毕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相救,全天下可能都能看到杨广狼狈不堪的一面。从此之后,突厥向南持续扩展势力,隋朝无力遏制突厥。
隋炀帝穷兵黩武,百姓如沐水火。随着杨玄感起义的爆发,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纷纷起义,隋朝登时天下大乱,“十八路反王”各占山头。
此时的杨广才明白,原来,从“千古伟业”到“兵连祸结”仅仅只是眨眼的时光。但是,杨广并没有醒悟,他没有明白百姓为何起义,也没有明白如何才能自救。自古曰:得民心则得天下。隋炀帝之所以会面临众叛亲离,并不是他的部下都生了异心,而是他彻底丢失了民心。若是杨广在此时幡然悔悟,或许,隋朝能实现“中兴”。可惜,杨广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天下人。
大业十三年,李渊顺利占领长安,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开始攻打洛阳。而此时的隋炀帝,身在江都(扬州)。他没有回洛阳主持大局,而是在江都乐不思“蜀”。隋炀帝让人在扬州皇宫准备一百多个房间,房间里都装饰得十分奢华,每个房间内住着一位绝色美女。每天选中一位美女作为主人,如此轮流侍候。
每天一个美女?大臣们不禁摇头,看来,我们的皇帝是想在江都再住上一百多天啊。这可不行,要劝他北上才行。但是,北方大乱,杨广不想回去面对叛军。面对酒池肉林和刀枪剑戟,杨广选择了前者。不仅如此,杨广为了逃避兵祸,还打算迁都丹阳。
“万万不可迁都,陛下应该御驾回长安!”右后卫大将军李才反对迁都。结果,李才被隋炀帝罢免。
“江东环境潮湿,地势低洼,不能供养三军!”门下录事李桐客也反对迁都,结果被御史弹劾,差点被赐死。因为群臣已经知道杨广的心思,阿谀奉承之人太多了。或者说,在杨广身边,只有阿谀奉承之人才能活下去。
杨广也并非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但他不思如何拯救时局,反而有些自暴自弃。一日,杨广用浙江方言对萧皇后说:“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来算计侬,我们姑且只管喝酒享乐吧。”他又照着镜子,顾影自怜,对萧皇后说:“我这么漂亮的人头,不知道最后会由谁来砍下来?”萧皇后听闻后大惊,问杨广,此话是何意?
杨广此时倒像是一个哲学家,他笑着说:
“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言下之意:富贵和贫贱是相互循环更替的,你不要太伤感!
哲学家杨广就是与众不同,他知道,富贵之后,迎接他的是另一个极端。
很快,杨广面临又一个困境,因为他执意要迁都丹阳。而他手下的将士们却都出自北方,他们的父母兄弟都在叛军的势力范围,他们思念故乡亲人。当年垓下之围,项羽的大军不也是因为思乡而溃败的吗?当得知隋炀帝没有北上的意思时,将士们便纷纷叛逃。
“不好了,外面的将士们都想造反!”一位宫女好心提醒杨广。没想到,杨广却当众杀了这位宫女,理由很简单:这不是宫女该操心的事情!
萧皇后看到宫女被杀后 ,感叹说:“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无药可救,来给皇帝报信,徒令皇帝担忧而已。”于是,再也无人给隋炀帝汇报外面的事情。
知道周围的人在叛逃,隋炀帝没有设法阻止。他仅仅是等待,等待着自己生命的结束。甚至,杨广已为自己准备好了毒酒。
“如果有人要取朕的性命,你们先喝下毒酒,然后朕再喝,和你们同死!”杨广把毒药交给身边的美人,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只是,美人们最后都四处逃散了而已。
大业十四年三月(618年),宇文化及谋反,杨广被抓。面对宇文化及的咄咄逼人,杨广质问:“朕何罪至此?”
很明显,到了这个时候,杨广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宇文化及麾下一位叫马文举的将领告诉杨广:
“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婬,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资治通鉴》
马文举虽然残暴,但他的这段话概括的非常精辟,准确地指出了杨广的罪行。但杨广不以为然,他仍在反问这些叛臣:“朕赐给你们荣华富贵,并没有对不起你们,你们为什么要造反?”
最终,当着杨广的面,叛军杀死了杨广最心爱的儿子、12岁的杨杲。杨广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了。在生命的尽头,杨广不求苟活,而是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要求:朕可以死,但要死的有尊严。杨广的原话是:
“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资治通鉴》
在司马光的笔下,杨广之死是悲壮的。杨广贵为帝王,他不接受刀刃枭首。作为天子,他要有天子的死法,他要毒酒,因为在毒酒之下,至少,他能落个全尸,死得更有尊严。这恐怕就是杨广最后的坚持,坚持天子最后的风度。
可惜,宇文化及并没有答应杨广的要求,隋炀帝杨广,最终在黄绫的绞杀下断气。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许多英雄儿女到了生命的尽头,仍然不失英雄本色。也有许多历史人物,活着时高贵,临死时却摇尾乞怜。
在司马光的笔下,杨广临死之前的乞求,虽然可怜,但却维护了帝王的尊严。这种结局,耐人寻味,细细思考才知道,《资治通鉴》虽然没有把杨广写成一位“濒死的英雄”,但却把它当做一位真正的帝王,至少在气节上,给予了杨广肯定。这就是《资治通鉴》和其他史书的不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3-08-19 15:51:53
2023-08-19 15:49:38
2023-08-19 15:47:23
2023-08-19 15:45:08
2023-08-19 15:42:53
2023-08-19 07:47:44
2023-08-19 07:45:29
2023-08-19 07:43:14
2023-08-19 07:40:58
2023-08-19 07:38:44
2023-08-19 07:36:29
2023-08-19 07:34:14
2023-08-19 07:31:59
2023-08-19 07:29:44
2023-08-19 07:27:29
2023-08-18 23:32:15
2023-08-18 23:30:00
2023-08-18 23:27:45
2023-08-18 23:25:30
2023-08-18 23: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