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典籍
2024-10-09 11:18:07
《智取威虎山》背后的历史真相
作者/宋东泽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早已成为中国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红色经典,而今电影大佬徐克导演,将昔日的红色大戏搬上了3D电影的银幕,革命的主旋律依然令人热血奔流,英雄情怀和英雄传奇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共两军角逐的“第二战场”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清末以来,东北政局动荡不安,政府管控能力严重削弱,加之东北人性情粗狂,所以匪势猖獗。他们大都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曾有歌谣形容土匪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尤其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满洲国随之瓦解,东北出现了政权真空,各地土匪乘乱而起。我们熟悉的,“青山好”、“许大马棒”、“草上飞”、“花蝴蝶”、“占天时”、“座山雕”等密布广袤黑土地,他们利用山险地偏,拉杆子,抢地盘,立对号,占山头,成为东北地区的心腹大患。
东北人曾有顺口溜:“有钱的怕绑架,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普通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在匪患成灾的年代,土匪通常会采用雁过拔毛式的抢劫,一村一镇、挨家挨户地抢。大到金银珠宝、牲口大车,小到粮食布匹、针头线脑,见啥抢啥,绝不放过。稍遇反抗,便要杀人,甚至屠村、屠镇,老少妇孺,皆不放过。浑江一带土匪“冰上飞”,抢劫一老太太,发现手上戴个金镏子,竟直接用菜刀把老太太的手指剁了下来。
就是这样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却在日本投降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的部队。国民党为了尽快争取占领东北,采取收编土匪部队并将他们编成所谓的“忠义救国军”、“先遣军”、“保安军”等等,企图阻止共产党的军队进入东北。实质上,国民党对他们的任命也就是一纸空文。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总司令就有32名,军长33名,师长158名。土匪势力达到25万人左右,是当时在东北地区共产党军队的2.5倍。收编后,这些土匪对共产党人进行了疯狂的屠杀。1946年6月,北满境内的“中央胡子”接连洗劫了萝北和依兰两座县城。城内大小商铺被洗劫一空,中共政权中二十多名共产党员惨遭杀害。中共依兰县委书记的妻子遭土匪强奸后上吊自杀。
时任北满军区政委陈云给中央发电,认为剿匪是“当前急务”,“北满决胜的一环”。道理很简单,不剿匪,群众就会心存疑虑,发动不起来,也就不可能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就这样,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了历时4年之久的清除匪患的斗争。剿匪大致经历了清剿大股土匪、追剿小股土匪,到肃清残匪、散匪和捕捉匪首的过程。从地区进展看,先是按南满、西满、东满和北满的次序,重点则是在北满地区。
智斗“座山雕”——以少胜多的范例
1947年1月下旬,海林县模范村农会主席贾润福突然接到牡丹江一封恐吓信,信中要当地老百姓送10袋白面,20件棉衣,限时送到指定地点,不然就要来村子烧杀抢掠。信的落款是“座山雕”。“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他凭借山高林密的优势,展开周旋,获得成功。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经过解放军的几次大围剿,“座山雕”匪部只剩下二十多人,但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很是棘手。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牡丹江军分区第二团侦察排长杨子荣奉命出征。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把头姓孟,很是可疑,杨子荣用黑话试探到,“三老四少,行个方便,娘家失火烧了,想借个道,找小孩子他娘舅去。”孟把头虽都听懂,却是不理不睬。后来,杨子荣又用黑话与孙大德交谈,并一步步骗取孟把头的信任。后来,孟把头把杨子荣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与两位土匪接上暗号。两位土匪答应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两天后,两人如约找到杨子荣。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绑了,并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一行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就这样很顺利,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活捉了。这场战斗规模虽不大,但正如样板戏中参谋长赞道:“他也曾虎穴除奸救出多少战友和同胞,入林海他与土匪多次打交道”。积小功于大成也是由于当时土匪活动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起底杨子荣
1969年北京中南海礼堂,周恩来陪同美国客人观看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演出结束后,只见大卫眼里噙满了泪花,恳切地问周总理:“请问你们这场戏中的英雄杨子荣,是戏剧中塑造的呢,还是真有其人其事?”周总理回答到:“杨子荣是一位真实的、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同时指示身旁的文化部长,尽快找到杨子荣的家属,了解他的身世。
周总理指示下达后,第38军、东北烈士纪念馆和海林县民政部门就再一次组成了联合调查组(此前已于1966年和1968年寻找两回,均没有结果)。当时寻找只要线索有三条:1.杨子荣说过,家乡是胶东,家里有母亲、妻子和哥哥。2.土改时家里分了三间茅屋,一头毛驴。3.家里门口有棵五抱粗的大槐树。
按照线索,胶东地区各县成立了“寻找杨子荣办公室”,各大村屯用大喇叭一天三遍广博,要求村民提供线索。一个星期后,仅荣成县就有上千条线索,但却被一一否决。这时,牟平县嵎峡河村宋学芝老太太及其子杨宗贵参军剿匪的事,传到了调查组。调查组几经核实,基本情节都符合,只可惜杨宗贵没有留下照片,调查组没有最终确认,事情直到1973年才有了转机。《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在部队档案室无意找到了当年参加表彰会的合影,其中身披大红花的正是杨子荣。曲波托日本朋友,将小头像放大,并送到了调查组。调查组又再次来到嵎峡河村,可惜宋学芝老人已经去世,后来经过战友和杨宗贵哥哥杨宗福的辨认,确认了杨宗贵就是杨子荣。一场耗时8年的苦寻就此落幕。
杨宗贵出生于1917年,3岁时因生活所迫,迁往安东谋生。在安东读了2年私塾。12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后来到鸭绿江上当船工。后被日军抓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1943年,为了替挨打的工友出气,杨宗贵跟日本人干了一架,偷偷跑回家乡娶了17岁的姑娘徐万秀。结婚第二年,杨宗贵瞒着妻子和母亲,化名杨子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此时,徐万秀怀有身孕,并产下一女婴,后来女孩3岁时,因发烧无钱医治而夭折。1952年徐万秀因肺癌病逝,死前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
杨子荣参军后,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首长见杨子荣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后来,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为班长,侦察排排长。杨子荣在东北漂泊了几十年,熟悉风土人情,对这里行会帮派、三教九流,甚至土匪的黑话也知道一二。他利用这个优势,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海林县地主武装司令孙江,智擒“姜左撇子”及姜部百余人,生擒了许家四虎,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活捉“座山雕”后,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活捉“座山雕”14天后,杨子荣奉命清剿海林北部梨树沟一带土匪。为了不惊动土匪,他们匍匐前进,靠近后猛冲到屋内,这时意外发生了。杨子荣的枪栓被冻住,子弹打不出来了。原来前一天晚间,杨子荣没有带擦枪油,老乡就拿来猪油,结果零下30度的气温导致猪油凝结,枪栓冻死,撞针失灵,而此时屋里射出的子弹打进了杨子荣的胸膛。这位30岁的英雄,永远地被埋葬在了海林县,墓碑上只有生卒年1917—1947。
1950年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被告知,杨宗贵查无下落,其家属可按失踪军人对待。村里每年给宋学芝10个帮工日,春种时5个帮工日,秋收时5个帮工日。1955年,邻村回来与杨宗贵一同参军的复员兵,说杨宗贵穿着大褂投敌去了。后来,宋学芝被取消优待待遇,“文革”后还被打成黑五类分子。宋学芝不服,开始去县里告状,一场场官司下来,她被气得脑中风,瘫痪在床。1966年,宋学芝弥留之际,要求见村支书一面都没能如愿。死前,她要求把自己埋在山顶上,要亲眼看着儿子回来。认定杨宗贵是杨子荣后,杨家没有享受过军烈属待遇。1991年7月1日,牟平县举行杨子荣广场剪彩仪式后,县民政局每月给杨宗福8元补贴,第一次拿到8元,杨宗福激动得彻夜难眠。
历史就是历史,文学就是文学。我们不能把文学当做历史,但是,文学却可以成为了解历史的窗口。电影《智取威虎山》以其现代化表现手法再现并升华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展示智慧和震撼力的同时,也弘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让青年一代拂去岁月的封尘,敞开记忆的闸门,去追寻永远属于共产党人那份无悔的忠贞。
2024-10-09 11:18:07
2024-10-09 11:15:52
2024-10-09 11:13:37
2024-10-09 11:11:22
2024-10-09 11:09:07
2024-08-24 11:10:11
2024-08-24 11:07:56
2024-08-24 11:05:42
2024-08-24 11:03:27
2024-08-24 11:01:12
2024-08-24 10:58:58
2024-08-24 10:56:43
2024-08-24 10:54:28
2024-08-24 10:52:14
2024-08-24 10:49:59
2024-08-23 23:06:31
2024-08-23 23:04:16
2024-08-23 23:02:02
2024-08-23 22:59:47
2024-08-23 2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