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幽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2024-04-06 02:45:33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荀子(约前
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
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兰陵县有荀子墓)。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
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
“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清朝考据学家梁玉绳继承
“尊孟贬荀”的文化语境,情绪上并不承认荀子“可并吾孟子”,但王先谦《荀子集解序》云谢墉《荀子笺释序》在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首列荀子儒家,斥好恶之词,通训诂之谊,定论昭然学者,始知崇尚。”谢墉披览《荀子》全书,深有感触地说:“愚窃尝读其全书,而知荀子之学之醇正,文之博达,自四子而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名、法诸家所可同类共观也。”谢墉以孔、孟、荀来简述先秦儒学史,或者以孟、荀两脉来架构孔子之后先秦儒学的发展。
2024-04-06 02:45:33
2024-04-06 02:43:18
2024-04-06 02:41:03
2024-04-06 02:38:49
2024-04-06 02:36:33
2024-04-05 23:22:55
2024-04-05 23:20:40
2024-04-05 23:18:25
2024-04-05 23:16:11
2024-04-05 23:13:56
2024-04-05 23:11:41
2024-04-05 23:09:26
2024-04-05 23:07:11
2024-04-05 23:04:57
2024-04-05 23:02:42
2024-04-05 18:34:52
2024-04-05 18:32:37
2024-04-05 18:30:22
2024-04-05 18:28:07
2024-04-05 18: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