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导演排行榜(张艺谋、李安、吴宇森占领前三)
2024-02-18 14:43:03
明朝内阁制度的奠基者“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明朝和之前的汉人王朝宋朝一样,都是以成熟的文官政治而受到后世史家的推崇的,虽然崇文抑武的后果就是必然会导致国策偏于保守、军力日益羸弱和文官集团自身的堕落贪腐,但是对于整个帝国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文教的昌盛却的确发挥着积极作用。宋明两朝在文官政治方面的一大区别就是:明朝在中枢形成了成熟的内阁机制,也就是以几名资深文臣大学士担任阁臣,为皇帝处理朝廷的日常事务,并且在阁臣的进退、各自的权限、其他监督和制约制度等方面都形成了体系,与现代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推行的内阁制很有相似之处。
当然作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皇权高于一切,朱元璋甚至连宰相都予以废除,这个明朝中后期以来主缆朝政的“内阁”,在法理上并无什么依据,哪怕是号称“首辅”、发挥着类似首相职能的首席阁臣,他的权力来源也不过是皇帝本人的信任和依赖而已,一纸诏书就可以让他黯然下台。在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雄主在位时,后来以宰相自居的大学士们不过是他们身边的小小顾问,官位不过五品、进言只备咨询,并无任何权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发展为整个文官集团的核心和代言人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内阁制度的奠基者——“三杨”。所谓三杨是三位杨姓名臣的合称:他们是杨荣、杨溥、杨士奇,其中杨士奇虽然排在最后,但却是他们三人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三人入仕都是在建文帝时期,在朱棣靖难成功后进入刚刚组建的内阁,而这时的内阁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日常庶务、还有草拟诏书之类文字工作。其中杨士奇甚至连进士都不是,是通过举荐得官的,但他反而受到朱棣格外看重,当上了太子朱高炽的老师,从此登上了青云之路。
作为铁杆太子党,杨士奇辅佐朱高炽渡过了永乐朝后期险恶万分的夺嫡之争,顺利地继位登基。凭借这份拥立之功、再加上新皇帝对文臣的一贯亲近信赖,杨士奇为首的文臣在朝中日渐得势。而仁宗朱高炽登基不久很快就驾崩,其子朱瞻基继位,这就是明宣宗,他在位不过十年也英年早逝,使得明朝出现了第一位八岁的小皇帝,这就是英宗朱祁镇。短短十几年时间连续换了几任君主,使得皇权大衰,而执掌外朝的文臣权力越来越大,三杨领衔的内阁就顺理成章地从顾问变成了首相和副相,在保障了帝位平稳交接的同时拥有了超常的权柄。
“三杨”最主要的政绩是辅佐仁宗宣宗父子缔造了后世史家交口赞誉的“仁宣之治”,让朱棣时期大大耗损的国力得到了恢复,使得国内政局平稳、民生富庶、文教昌盛,但是他们主导地一系列收缩政策也导致了严重后果:终止下西洋让大明海权不保、南洋藩属全部流失;放弃安南让明初在中南半岛方向的拓展努力全部付诸流水;撤并奴儿干都司使得大明失去了对东北边境各部的直接控制……这些措施在当时虽然让国家迅速恢复了元气,但却遗患无穷,明朝中后期外部局势的恶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此,对此作为文臣典范的“三杨”是难辞其咎的。
2024-02-18 14:43:03
2024-02-18 03:20:14
2024-02-18 03:17:59
2024-02-18 03:15:45
2024-02-18 03:13:30
2024-02-18 03:11:15
2024-02-18 03:09:00
2024-02-18 03:06:45
2024-02-18 03:04:30
2024-02-18 03:02:16
2024-02-18 03:00:01
2024-02-17 20:41:58
2024-02-17 20:39:43
2024-02-17 20:37:28
2024-02-17 20:35:13
2024-02-17 20:32:59
2024-02-17 20:30:44
2024-02-17 20:28:29
2024-02-17 20:26:14
2024-02-17 20:23:59